农历六月六日,这看似普通的一天,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习俗。在我国民间,它有着众多有趣的说法和习俗活动。它被称为“天贶节”,有皇帝向臣属赐物的传统;也叫“翻经节”,传说这天寺院会晒经。民间还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把衣物、书画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此外,在一些地方,这一天还是洗晒节、姑姑节等。它承载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和情感,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与寓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去了解这一传统日子背后的独特魅力。
1、“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各地区节日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又有多种异名,有尝新节、伏羊节、晾经节、晒衣节、洗晒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称为“六月街”、“六月桥”、“拜灶节”的,有的直称为“小年”,可见其隆重程度。夏历六月初六,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六月六-江淮吃焦屑贵州炒面,就是“焦屑”江淮地区有在夏历六月初六尝新小麦的习俗。俗语说:“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
2、因此,六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i,赐赠的意思)。据传宋真宗赵恒于某年的六月六日,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六月六-大禹生日大禹雕像大禹是中国远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中国炎黄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夏王朝的奠基者。西汉著名学者扬雄《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六月六日生于石纽”。
3、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采信了这一记载:“禹生于蜀之广柔县石纽村。”历史上祭祀六月六日禹生日,用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的太牢(牛、羊、猪三牲齐备)之礼仪致祭大禹,非常隆重。六月六的风俗与大禹生日是巧合,还是有内在关联,有待考证。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