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是非对错的抉择,而“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无心非名为错”指的是无意间犯的过失,这往往是因为疏忽或意外导致,可称之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则强调有意去做坏事,这就是“恶”。此话语简洁却精准地划分了行为的性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理解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判断行为背后的动机,在处理事情时更加理性,既能宽容无心之失,又能坚决抵制故意作恶。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与价值。
1、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2、出自: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弟子规》,原文如下: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3、译文: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