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语境中,“敬祀”一词并不陌生,可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敬祀,从字面看,“敬”有恭敬、敬重之意,“祀”常指祭祀。合起来,敬祀是怀着恭敬、虔诚之心进行祭祀活动。这一行为在古今都有重要意义,古代用于敬奉天地、祖先、神灵,以求庇佑;如今,它更多承载着文化传承,维系着人们对传统的尊崇与敬畏。
1、敬:就是尊敬、敬畏的意思。
2、祀:就是祭祀的意思。
3、敬祀:就是怀着尊敬、敬畏的心态来祭祀。
4、一般敬祀是用在对神明、神祗的.对逝去的先人一般不采用“敬祀”这个词。
5、形声字。从示,巳声。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徐锴系传:“《老子》曰:‘子孙祭祀不辍’是也。”曶鼎:“曶其万(年)用祀。”“祀”字即用此义。引申之则泛指祭祀。《国语·周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甲骨文《殷契佚存》:“其祀多先祖。”金文天亡簋:“王祀于天室。”“祀”即指祭祀而言。
6、“祀”字历代字形一脉相承,变化不是很大,只是在西周和战国文字中有在声旁“巳”字上加“A”和“B”为饰笔。在秦代文字中,“祀”字还出现了“禩”这种异体。甲骨文中“祀”与“巳”有时可以通用。《小屯·殷墟文字乙编》2587:“庚寅卜,争贞:我其祀于河。”《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南北坊间所见甲骨录》3.35:“贞:巳河。”“祀”字可能是“巳”字之孳乳分化字。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