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与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华夏”一词承载着深厚内涵。从文化角度看,它代表着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涵盖了独特的礼仪、哲学、艺术等体系。在地域层面,华夏最初可能指中原地区,后逐渐扩展为更广阔的中华民族聚居区域。华夏也是民族的象征,凝聚着炎黄子孙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深入探究“华夏”之意,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文化根源与民族精神。
1、华夏,也称“华”、“夏” 或 “诸夏”等。“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从考古来看,华的概念与仰韶文化有关。
2、也有认为“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大约从编著《尚书》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