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庄严而神圣的烈士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怀着崇敬与感恩之心,向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或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或是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忘却先烈们的付出。烈士纪念日,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9月30日,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烈士纪念日。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这一天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或许,我们无法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英勇。此刻,不论你身在何方,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躯的先烈们,致敬!
总有一个时间节点,能够唤醒久远的记忆和沉睡的感情,让人们在历史的坐标里,仰望崇高、砥砺精神!
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们,用英勇、用热血为后世迎来新生,用生命、用无畏捍卫了民族尊严!
南京保卫战,牺牲英烈4304名;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
南京保卫战,牺牲英烈4304名;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
岁月可以抹去伤痕,却永远挡不住情感的共鸣。
下面这一封封书信、一段段话语,是先烈们临别时留下的,或至情至性,催人泪下;或大义凛然,热血燃烧!先烈们的精神,穿越时空,震撼心灵!
赵一曼:铁骨亦柔情
赵一曼在临刑前写给儿子的信中这样殷殷嘱托: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生命最后时刻,她向敌人要来纸和笔,给儿子写下遗书。写完第一封后,赵一曼又写下另一份遗书,把对孩子的未尽余言进行了补充,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
彭雪枫: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彭雪枫将军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在1944年8月出征前曾这样说道:
“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敌伪军消灭掉。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一个月后,彭雪枫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到他牺牲前一个月,彭雪枫给妻子写了87封“情书”,这些信见证了他们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诠释了红色爱情的内涵。
吉鸿昌:光明正大 从容赴死
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临刑前曾这样慷慨写道。“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壮烈牺牲时,吉鸿昌将军年仅39岁。
蔡炳炎:国将不保 家焉能存
1937年淞沪会战前,从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蔡炳炎连续写下四封家书,详细安排后事,五天后在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他在前线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戴安澜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他在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
“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在危急关头,他曾对全体将士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依次类推,各级皆然。——由此可看出他以身殉国的决绝。后因遭日军伏击,他受伤殉国,时年38岁。
左权:烽火连天家国情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望着。”
在1942年5月25日,他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只有两岁。
谢晋元:决心殉国 誓不轻易撤退
淞沪会战后,谢晋元接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命令,他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整整4天4夜的激战,他率部抵挡住了日军6次大规模的进攻,歼敌200余人。
谢晋元在给双亲的遗嘱中这样写道:
“大丈夫光明而来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夺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
在牺牲前最后的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记住下面这些年轻的面孔吧!是一个又一个他们,为了你的幸福而让自己归于沉寂,他们的名字叫烈士!
冯思广
冯思广(1982-2010),出生于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冯营村,2001年9月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6月招飞入伍,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飞行学院,200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荣立三等功,是一名新一代优秀飞行员。
2010年5月6日,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驾机在连续起飞过程中发动机骤然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用1.1秒改变了飞机飞行轨迹,换回了4000人的生命。
5月7日,冯思广被评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并于6月4日被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2010年9月被评为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杨树朋
这是一段让人泪奔的对话。
问:“你知道爸爸怎么了吗?”
答:“死了!”
问:“你知道死是什么意思吗?”
答:“就是牺牲了!”
几秒钟后,又补充:“没关系,反正他几个月之后就回来了……”
这是维和英雄杨树朋年幼的儿子杨一鸣,曾与记者的对话。2016年在南苏丹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杨树朋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
余旭
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和队友驾驶表演飞机训练时,突发事故坠落。余旭跳伞时因故失败,不幸牺牲。
很少有人知道,余旭最后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女航天员。而现在,她这个梦想,伴随着她的名字,永远留在了蓝天里。
陈帅
江苏省南通市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现场8名消防官兵受伤。南通市启东公安消防大队副大队长陈帅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
当时,第二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陈帅原本承诺要陪3岁的儿子好好过节……
杨军刚
39岁的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普洱支队江城边防大队侦查队队长杨军刚,在追捕毒贩时不幸中弹牺牲。在战友们的紧急施救过程中,杨军刚还用微弱的声音问:“逮住没有?”
这,是杨军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欧阳文健
2016年8月,台风“电母”来袭期间,海南临高边防战士欧阳文健在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时,不幸被洪水卷走,壮烈牺牲。
程俊辉
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三队一分队22岁下士程俊辉,在执行某次边境较大规模排雷任务时,不幸牺牲。
父亲程志跃从家门口的李子树上,摘了几颗李子放在儿子遗像前:“幺儿,吃几颗家里的李子再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认同英雄,就是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追随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颂扬英雄,就是颂扬正能量。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英雄始终是我们内心的坚守、追随的真理、讴歌的对象!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