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有个特别的称呼“天津卫”。在历史长河中,“卫”字背后藏着诸多故事。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卫”是明朝的军事编制,天津卫设立于明永乐二年。当时,出于拱卫京师的战略考量,在此筑城设卫。自此,天津卫之名流传开来。它不仅代表着军事防御的使命,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从当初的军事堡垒,到如今繁华的大都市,“天津卫”三个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城市精神。
过去老人一说天津都叫“天津卫”,尤其在建国前,这个称呼特别普遍。有人会说,不是天津市嘛?怎么又叫“天津卫”呢?这里面学问还挺大,您得仔细往下看(您可别忘点赞啊!)
一、“卫”是干嘛的?
卫就是“卫所”,具体点就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属于地方军队的最高建制。编制大概是几千人不等,相比现代军制,比师编制稍微小点,比团又稍微大点,相当于过去的旅。
大明王朝建国后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上百个卫,而且当时的制度是军户制,所以各个卫所长期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并且繁衍后代,逐渐发展成城市,所以有些地方就以卫所而命名,比较有名的如:天津卫、威海卫。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名字人们已基本不再用,所以现在知道这些名字的已经很少。但有一个卫是个例外,到现在为止这个名字几乎还是家喻户晓,而且名气不比当年差多少,那就是“锦衣卫”(对,就是穿飞鱼服拿绣春刀的那伙人)。
二、那“天津”又是怎么回事?
“天”就是指天子,“津”就是指渡口,“天津”就是天子登船的渡口。这是因为当年燕王朱棣南下靖难(其实就是反叛,但你如果翻阅历史你会发现,所有反叛都不叫反叛,都有一个非常合理、非常正义、非常理直气壮的名字)是在这里上的船,所以后来就定名为天津。后来燕王朱棣成了皇帝,迁都到北京,所以天津卫作为拱卫首都的重镇逐渐发展起来,至今已有600多年了。
三、说点题外话
说到朱棣的“靖难之役”,一直在史学上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当时的皇帝“建文帝”(也就是朱棣的侄子)的去向之谜。当时流传着各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在城破之时建文帝化妆成和尚逃走了,从此渺无音讯。后来朱棣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派人寻找,据说郑和下西洋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建文,但史书记载最后都没有明确的结果。
但民间流传的有一种说法是找到了,并且两人还见了面。见面两人谈了什么没有任何人知道,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努力开动大脑设想一下,大约谈话内容可能是这样的:
朱棣:我找的你好苦呀!终于把你找到了!
建文:你找我干嘛?
朱棣:不找不行呀,见不到你我不放心呀!
建文:你的心怎么还放不下?我的心好多年前就放下了。
朱棣:(表情疑惑)这是为嘛?
建文:因为我早就看出来了,你虽然不是个好“叔叔”,但你确实是个“好皇帝”……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