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当今知识共享的时代,社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愈发强烈。一方面,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若对外开放,能让更多人受益,促进全民知识水平提升,体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比如一些城市尝试开放部分高校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学习。另一方面,开放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安全管理、资源维护等。大学需要在保障本校师生权益与满足社会需求间找到平衡。究竟是否开放,还需综合考量多种因素。
文/行走的大学 图/互联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到一所大学去参观,发现前面有一栋雄伟的建筑,学校图书馆,刚要进去就被保安拦下,原来这里只能让学校师生借阅,只能离开。
图书馆的门禁
话说回来,图书馆可能是好多学校最宏伟的建筑,整个学校也是用国家的钱建的,为什么不向公众开放呢?
浙江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储存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在推动文化传播上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校图书馆更是有着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公众对阅读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图书馆将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公众需求,这时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其实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较早地实现了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5年起草的一份大学图书馆文件中指出,对于校外用户,图书馆应该像对待本校师生一样,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英国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则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学校图书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校外事务,足以看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那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文化传播,还是有深度的文化思想。今天的许多人,每天一直在刷手机上那些碎片化的新闻资讯,这些最多也就是别人的一知半解,就像这篇文章一样,篇幅、时间的限制都注定这里不会孕育什么深邃的精神。当然不是说这种碎片化阅读不好,只是不能放弃图书阅读: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书了。而高校图书馆则可以提供这种阅读氛围,优质书籍,弥补公共图书馆不足导致的文化漏洞。
对于大学自身来说,这样有利于提高自身知名度。我们平时生活中聊天,很少会谈及有关大学的内容,因为除非是有人是校友,否则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通过图书馆对外开放,会有更多的人走入大学,体验大学之美。同时还可以提高书籍阅读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鉴于有这么多优点,国内许多大学已经采取了行动:早在1996年深圳大学图书馆便对外开放;厦门图书馆在2007年建立“屈原乡村图书馆”,积极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
但是,在高校图书馆全面开放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社会人员借书如何登记信息,会不会出现借书不还的现象,如何处理?会不会打扰学生学习?相关服务是否跟得上?这些都值得长期思考与探索,不能武断一刀切。
上自习的大学生
对此应该扬长避短,首先要转变大学图书馆的功能观念,不能让这些优质资源锁在象牙塔里,应该既立足于学校,又服务于社会。另外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同时还可以探索有偿服务,这样在服务民众的同时还能增加学校收入。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虽然目前有一些障碍,但是总体是利大于弊的,只要立足服务社会,采取相应合理措施,相信不久就可以迎来图书馆对外开放!
行走的大学,优质内容,不负关注!
参考资料:
《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之利弊》[A] 张欢 2017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 封秋子 武同雁 2019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