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是我国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他的四个儿子也备受关注。周希汉为儿子们起的名字都颇具寓意,这一细节还得到了陈赓的称赞,陈赓称其“再恰当不过了”。名字往往承载着父母的期望与情感,周希汉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独特智慧的将领,在为儿子取名时想必也是用心良苦。了解周希汉四个儿子的情况,不仅能让我们从家庭视角进一步认识这位将领,也能看到那个特殊时代军人家庭的风采与传承,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周希汉四个儿子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脍炙人口的386旅崭露头角,这支部队以其杰出的战斗力而著称。386旅的领袖团队中,有三位杰出的军事领袖,他们分别是旅长陈赓、旅政委王新亭以及旅参谋长周希汉。
陈赓,即“瘸子”,虽然腿有些跛,但他以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坚韧的意志,为386旅赢得了无数胜利,备受尊敬。
王新亭则是“瞎子”,他的双眼患有严重的近视,离开眼镜几乎无法看清,但他的决策智慧却如炬照亮了386旅的前进道路。
最引人注目的是旅参谋长周希汉,身材瘦长,看上去单薄得令人印象深刻。周希汉与陈赓的默契配合成就了386旅的辉煌。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升格为第二野战军,周希汉继续率领其中的第13军,这支曾经的386旅老部队,一路南下,决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路面临重重困难和险阻,但周希汉和陈赓坚韧不拔,一路南下,踏遍两广和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出征前夕,周希汉的家庭又添丁,他迎来了第三个儿子。士兵们为这位新生儿取名时,决定将其命名为“周南征”,以祈愿他将带来好运,助力大军南征。陈赓司令员赞同了这个名字,深情地回顾了为孩子取名的历程。他还分享了其他领袖子女的命名故事,这些名字都承载着时代政治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寓意。
周希汉的长子被命名为周太安,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年。他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分别取名为周鄂和周晋,以表明他的湖北和山西血统。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女儿夭折了。
在1950年,周希汉的第四个儿子在滇南出生,他以“周抗援”的名字出生,以纪念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时刻。虽然周希汉未能参与朝鲜战争,但他为孩子取名,彰显了这一时代的特殊意义。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