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独特的女子,她以自由不羁的灵魂、率真洒脱的个性和浪漫多情的文字,深深烙印在无数读者的心中,她就是三毛。时光回溯到31年前,三毛以自缢的方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走得那般决绝,没有留下遗书,没有留下一句话,仿佛死亡对她而言,也是一场潇洒的远行,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毫无顾忌的放任。
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是三毛的粉丝呢?若你是,不妨说说你钟情于她的缘由。世人喜爱三毛,或许是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如自由之风般的洒脱与如炽热火焰般的热情;亦或许是欣赏她的率真坦诚、勇敢无畏、洒脱随性和善良纯美。
画面中,年轻时的三毛洋溢着别样的青春气息。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位奇女子开玩笑。就在三毛去世五年后的1996年,一则爆料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称她“塌房”了。
有一位名叫马中欣的旅行作家,据说他耗费了5年时间,沿着三毛生前的足迹,从台湾出发,途经西班牙、法国、德国,穿越广袤的撒哈拉沙漠,直至远渡重洋到了美国。他遍访三毛的亲友和邻居,最终写成了一本名为《三毛真相》的书。
在这本书里,马中欣笔下的三毛形象与大众熟知的大相径庭:怪癖、自恋、神经质,对荷西更是死缠烂打、动辄打骂。他还向读者透露,荷西的学历是假的,仅有高中学历;荷西对三毛的爱以及三毛对荷西的爱,都是虚假的。
但人已逝去,死无对证,三毛究竟是真是假,是非善恶只能任由后人评说。即便像头号黑粉马中欣这样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三毛的确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女子。
三毛从小就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小时候的她极端敏感、神经质,嫌自己原名陈懋平难写,便自作主张改成了“陈平”。初二时,她的数学成绩常常是零分。到了第二学期,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的题目都来自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避免留级,三毛下功夫把题目都背了下来,小考连续考了六个一百分。这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认为她作弊。
三毛毫不畏惧地怼了老师。于是,老师出了新题目让三毛作答,结果她得了零分。恼羞成怒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
经此羞辱,三毛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也开始出现严重障碍。此后,她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最终休学。
1967年,三毛只身前往西班牙留学,她对母亲撂下一句话:“走了一封信也不写回来,当我死了,你们好过几年太平日子。”没想到,这次任性的出走,却让她邂逅了那个能让她安定下来的男孩——荷西。
那一年,三毛24岁,荷西还不满18岁,两人在一个圣诞派对上一见钟情。爱情就像一场恰到好处的雨,不早不晚,来得正是时候。
荷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三毛的爱恋。但六年的时间太过漫长,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三毛不想伤害天真的荷西,于是委婉地拒绝了他。
那夜,一向很少下雪的马德里飘起了雪花。看着在雪中频频回头、喊着“Echo 再见”的荷西,三毛差点忍不住叫他回来。毕竟,爱情不只是风花雪月,在一切都未准备好的时候,谁都不敢轻易许下承诺。
3年后,荷西考上了大学。而三毛大学毕业后,开始漫游欧美,之后回到了台湾。在那里,她遇上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德国教师,两人相爱相知,还筹备着结婚。然而,命运弄人,在婚礼前夜,她的未婚夫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婚礼瞬间变成了葬礼。从幸福的天堂到痛苦的地狱,或许真的只在一瞬间。
万念俱灰的三毛吞下了大量安眠药,想追随未婚夫而去,所幸被及时抢救了过来。为了避免触景生情,满身伤痕的三毛再次离开了台湾这个伤心之地,回到了熟悉的西班牙。而这一年,恰好是她和荷西六年之约的最后一年。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起点。三毛想起了荷西——那个与她有六年之约的男孩。六年时间,或许早已物是人非。三毛小心翼翼地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封简单的信。
殊不知,荷西一直坚守着这个约定,只等兵役结束的那一天。两个孤独的灵魂,再次相遇。而这一次,他们都做好了准备。
兵役结束的那晚,荷西发疯似地四处寻找三毛。三毛前脚刚进家门,后脚就接到朋友的电话,接着又赶到朋友的公寓。一个大大的惊喜正等着她,月老仿佛又重新为这对男女牵起了红线。
7个月后,也就是1973年7月,两人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他们看来,年龄、经济、国籍,甚至学识都不是择偶的关键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荷西和三毛,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有了彼此的爱,他们便拥有了奔赴远方的勇气和力量。
从小就对沙漠充满向往的三毛,就连结婚地址都选在了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小镇。荷西原本是一名潜水工程师,为了成全妻子的沙漠梦,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一份工作,陪伴着三毛在沙漠生活。
在旁人眼里,这种流浪、拾荒的生活落魄不堪,但在三毛眼中,却充满了乐趣。她用父母寄来的台湾特产做饭,去海边捕鱼;即便资源有限,她也要把房子装饰得漂漂亮亮;自家的小药包,成了附近邻居的“神药”,治好了不少人。而这一切,都被三毛写进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也让她一举成名。
之后,他们还搬到了非洲西北部的大加纳利岛以及拉芭玛岛,虽然生活奔波,但也增添了不少乐趣。三毛曾说过:“只要在他(荷西)身边,我看到的都是花开似锦。”随性的三毛安定了下来,守着一个家,守着一个叫荷西的人。
只可惜,命运总爱捉弄人。结婚六年之后,他们再次被命运分开,而这一次,竟是阴阳两隔的死别。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潜水时意外溺亡。两天前,他还在机场送别三毛和她的父母,并约定下次去台湾探访二老。三毛永远失去了荷西,失去了那棵可以依靠的橄榄树。未婚夫猝死、丈夫意外身亡,她不明白,为何命运要一次次夺走她的幸福。
成了未亡人的三毛,发疯似地思念着死去的丈夫,相思如虫,一点点啃噬着她的身体。她强忍着悲痛,亲手将荷西安葬在加纳利群岛上两人常去散步的墓园里,把泪水、相思、悲痛,都一同埋进了土里。
她在墓碑上刻下:“荷西·马里安·葛罗。安息。你的妻子纪念你。”她坐在地上,双手环住十字架,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他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他。可惜,荷西再也不会出现。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如同失去了灵魂,无数次萌生出自杀的念头。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她才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1981年,三毛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地方,回到了台湾。
荷西的离去,带走了三毛的心。时间并未抚平她的伤口,荷西去世12年后,她用丝袜悬挂在医院的点滴吊架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毛去找荷西了,两人终于在天堂相聚。
荷西和三毛的爱情,至今仍令人憧憬和羡慕:甜蜜而不失自由,浪漫又充满纯粹。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幸运且快乐的事情。尽管不能携手白头,但他们也无悔此生。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如果真的有来生,相信三毛依旧会认真地流浪,认真地去爱一个人。
以上,便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三毛与荷西的故事。然而,马中欣的书中借一个所谓的“旧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不难理解,即便到了现在,仍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三毛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带着批判的心态,就像村口的老太太看不惯城里回来穿着时髦、举止前卫的年轻人一样。
一些初级读者,总爱以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但写文字的人,或许根本不在意读者是否喜欢。三毛的文字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获得怎样的启发和力量。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