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一场震撼世界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这片土地上爆发,它就是第一次利比亚内战,这场战争又被称作利比亚战争,而在利比亚国内,人们常把它叫做“2月17日革命”。这是一场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与反抗卡扎菲势力的激烈对抗。当时,受邻国“阿拉伯之春”浪潮的影响,自2011年2月15日起,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活动。然而,这些原本和平的示威却遭到了政府军的武力镇压,这一暴力行径如同点燃了火药桶,引发了武装反抗,最终使得局势演变成为一场残酷的内战。
第一次利比亚内战的进程充满了波折。最初,示威抗议活动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拉开帷幕,并如同星火燎原般逐渐向全国蔓延开来。民众们强烈要求自1969年就上台统治、长达42年之久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并进行民主变革。那些反对卡扎菲的势力迅速集结起来,组成了“全国过渡委员会”,他们将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建立民主政体作为奋斗的宗旨。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首项决议,冻结了卡扎菲的资产,并把这一事件交由国际刑事法院进行处理。到了3月初,卡扎菲军向反对派在东部的据点班加西发起了进攻。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随后英法美等国开始对利比亚进行武装干涉。
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了猛烈进攻,成功夺取了首都的黎波里。随着局势的发展,“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承认。穆阿迈尔·卡扎菲在战争中一度东躲西藏,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苏尔特被杀。10月23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告全国解放,战斗终于结束。然而,利比亚并没有迎来和平与稳定,随后便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甚至还爆发了第二次内战。
发生背景——利比亚概述
1969年,年仅27岁的穆阿迈尔·卡扎菲中尉以自由军官组织的名义发动革命,成功推翻了亲西方的利比亚王国,并在同年9月将国家改为共和国。取得政权后,卡扎菲把他的亲属和亲信所属的卡达法部落以及结盟部族领袖,安排到军队和政府中的重要职位上。他运用巧妙的政治手段,弱化竞争对手,以此来维持微妙的权力平衡,保障政治统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石油利益在利比亚GDP中占据了高达58%的比重,然而政府用这些石油收入来发展和壮大国内中产阶层的部分却相当有限。尽管利比亚拥有600万人口,但真正能够从石油收益中获利的只有极少数人。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花费巨资购买武器,并且大力赞助国外的反政府军和恐怖分子。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一比例在北非地区是最高的。
由于卡扎菲偏袒首都和周围地区的部落,他所实施的经济政策不仅导致利比亚东部地区相对更加贫穷,而且他还在各个方面对东部居民进行歧视和打压。
2009年,利比亚的识字率达到了87%,2010年,其人类发展指数为0.755,这些数据均高于邻国突尼斯和埃及,公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然而,透明国际指出,利比亚2010年的腐败率为2.2(10为最清廉),比两个邻国都要严重。
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本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众多商业投资领域,每年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而且卡扎菲的家族成员在世界各地的银行拥有超过300亿美元的资产。
于是,在邻国发生巨变之后,许多利比亚民众要求政治变革的呼声愈发强烈。
死伤情况
2011年10月2日,过渡委宣布自2月15日以来,共计25000人死亡,因此整个内战过程的死亡数字大致在2.5万到3万人之间。
下面是各方公布的死亡数字:
组织 |
死亡人数 |
统计日期 |
世界卫生组织 |
2000 死亡 |
2月15日 – 3月2日 |
国际人权联合会 |
3000 死亡 |
2月15日 – 3月5日 |
利比亚人权联盟 |
6000 死亡 |
2月15日 – 3月5日 |
全国过渡委员会 |
10000 死亡 |
2月15日 – 4月12日 |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
10000–15000 |
2月15日 – 6月9日 |
半岛电视台 |
13000 死亡 |
2月15日 – 6月18日 |
全国过渡委员会 |
30000 死亡 |
2月15日 – 9月8日 |
全国过渡委员会 |
25000 死亡 |
2月15日 – 10月2日 |
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11年2月24日,纽交所四月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攀升至每桶100美元,达到两年来的高点。最终结算价为98.10美元,上涨了2.68美元,涨幅为2.8%。
2011年2月25日,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报告称:利比亚局势紧张导致原油日产量减少85万桶,这比24日估计的日均减少50万至75万桶更为严重,本周原油价格因此急剧攀升。
2011年2月26日,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主要石油负责人表示,利比亚的石油缺口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弥补。
军阀割据与第二次内战
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也趁机在利比亚建立了根据地。
马里北部冲突与博科圣地活动加剧
利比亚内战导致原本由军方保管的大量武器弹药流失,部分武器最终落入了其它非洲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分子手中。欧洲外交委员会的专家托阿尔多(Mattia Toaldo)认为,利比亚武器外流是造成马里北部冲突的原因之一。乍得总统伊德里斯·德比对德国之声表示:“卡扎菲死了,利比亚落入了武装团伙手中,造成的乱局却要由非洲承受后果。”德比还指出:“曾经和平的国家如今却遭到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的肆虐,对此欧洲必须为此承担责任,因为武器都来自利比亚,而且博科圣地战士在卡扎菲死后也是在那里接受训练。”
往欧洲的偷渡潮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时期,从利比亚经地中海北上欧洲的偷渡活动受到了压制。然而,自从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了长期动荡,对偷渡活动门户大开,吸引了偷渡集团招揽大量偷渡者从利比亚乘船出发,经地中海进入欧洲。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