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里,我们能清晰地捕捉到不少关键内容。首先,文章明确指出了地点——中国的晋西北,那是一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当地县志有这样的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接着,我们了解到老人的相关信息,他六十五岁那年毅然决然地开始治理这条沟;他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七位老汉陪伴着他,还有在八十一岁时去世的老伴;他的亲人里,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城里享福,可他却坚守着那片土地。
老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十五年的时光里,他绿化了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营造出三千七百亩林网。不仅如此,他还心怀善举,资助每户村民购买了一台电视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文章始终没有提及老人的姓名。像这样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人物,作者为何不提他的名字呢?难道这是虚构的故事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查阅资料后发现,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确有其人,而且在网上对于这个人是谁,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1、代喜增
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岁),是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的村民。为了实现山清水秀的美好愿望,他用整整60年的时间,以镐刨锹挖这种看似原始却无比坚定的方式,义务栽树百万余棵,成功绿化荒山40多公顷。2005年,他荣获由《老年日报》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提名奖!
在百度百科“青山不老”词条中,声称《青山不老》的主人公就是代喜增。但经过仔细对比,我们发现诸多不符之处。代喜增四十六岁时就开始种树,而课文中种树老人是六十五岁才开始;代喜增种树的地点是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可课文中老人种树的地点是晋西北;代喜增的老婆在他五十多岁时离世,课文中老人的老伴却是在八十一岁去世;并且代喜增并没有儿女,而课文中的老人有一个女儿。由此可见,代喜增并非课文《青山不老》的主人公,看来这次百度百科也出现了差错。
2、高富
关于高富,在网络上很难寻觅到他的相关资料,就连百度百科都没有他的词条。更多的信息来源于网络上老师们的PPT课件或者教学设计中的补充材料。下面的内容就选自网上某篇教学设计中提供的资料。
高富老人是《青山不老》一文中山野老农的原型,他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八角大队的造林专业队长。1967年,时年65岁的他,带领着一群老人组成了老愚公专业造林队。七个老汉齐心协力,他们怀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决心让八角山的山卯卯、勾勾岔岔都披上绿装。经过16个春秋的艰苦奋战,昔日的荒山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片绿海。1983年,中共神池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造林功臣碑,并将他的事迹立传写入县志。倘若上面教学设计提供的资料准确无误,那么《青山不老》的主人公无疑就是他了。可惜的是,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如同课文中未提及他的姓名一样,我们也很难找到关于这位老人的更多信息。
3. 马永顺
马永顺(1914年12月—2000年2月10日),从50年代起,他就多次荣获黑龙江省和全国的劳动模范称号,他的事迹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可谓家喻户晓。他被人们赞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当代愚公”。退休后,他更是荣誉等身,多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
1950年,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有记者报道称他是“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伐木英雄;到了2000年,他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一次,一位老工人和马永顺开玩笑说:“以前记者报道你踏遍青山人未老。现在再上山看看吧,你把青山都踏光了。(指的是马永顺之前是伐木英雄,砍的树多。)”于是,马永顺便将精力投入到植树事业中。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不过,马永顺植树的地方是黑龙江,与课文中提到的老人植树地点不同。有人认为马永顺就是《青山不老》的原型,仅仅是因为之前有记者报道时用了“踏遍青山人未老”这句话,这种看法显然不够严谨。
上述提到的三位老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植树英雄,他们都完美地诠释了课文《青山不老》中所表达的甘于奉献、植树绿化环境、艰苦奋斗的精神,都配得上“青山不老”这一赞誉!
然而,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样平凡又伟大的草根英雄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么,你认为《青山不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