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的城市画卷中,前门大街一带宛如一颗璀璨的商业明珠,这里街道交错纵横,各类店铺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其中不乏众多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在晚清时期,京城声名远扬的“八大祥”,乃是八家带有“祥”字的绸布洋货店。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下,商业形态不断发展,前门大街作为重要的商业区域,承载着众多商家的兴衰沉浮,“八大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存在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的购物需求,还见证了那个时代商业的繁荣与变迁。
所谓的“八大祥”分别是:瑞蚨祥、谦祥益、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这八家店铺中,有六家开设在前门大街一带,另外两家则分别位于东四和西四牌楼。其中,谦祥益就坐落在前门大街珠宝市北口。
据相关记载显示,“八大祥”的资本家原本都是山东章丘县的大地主。由于章丘县人多地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单纯依靠地租剥削的发展模式。而号称山东第一镇的周村,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在这里经营商业所获取的利润,要远远多于地租收入。于是,一些具有商业眼光的地主便开始将发展方向转向商业经营领域。
在“八大祥”之中,瑞蚨祥和谦祥益的名气最大。这两家的资本家是章丘旧军镇孟姓的同族人。他们最初在周村开设店铺,随后将生意逐步拓展到山东的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地,最后更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开设了分店,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在“八大祥”里,瑞蚨祥位居首位,而唯一能够与其相抗衡的便是谦祥益。
自谦祥益开业以来,得益于前门大街的繁华热闹,再加上孟家资本雄厚且经营有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谦祥益在北京绸布业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据当年的老职工回忆,当年的谦祥益具备三大显著优点:商品品种十分齐全、货物质量货真价实、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因此在广大顾客中拥有极高的信誉。
谦祥益的业务经营,主要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一般商家不同,谦祥益开设分店时,都是先建造房屋然后再开业,从不租赁房屋,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受到房东的挟制。
其二,谦祥益从不向银号拆借款项。所以,当银根紧缩、物价下跌时,同业商家常常因为银号催索欠款而不得不降价处理存货,而谦祥益则完全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
其三,谦祥益直接从洋行订货,并向外地工厂进货。它主要以军阀、官僚、资产阶级为服务对象,所以对于绸缎、呢绒、批货等高档商品,力求做到品种精良、齐全,而且并不以推销洋货为主要业务。
其四,在同业往来中采用现款交易。过去绸布业买货一般实行迟期付款的方式,而谦祥益则是当场进货,当场付款。因此,内局批发和工厂为了贪图现款交易,有好的花色品种都会先送到谦祥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谦祥益还有几张“王牌”:
一是加放一尺以吸引顾客。一般绸布行业的惯例是,卖货放尺时,十尺以内多给一、二寸,十尺以上最多不过五、六寸。而谦祥益放尺的标准是,十尺以内加放一尺,如果超过十尺则只放一尺多一点。
二是与同业拼砸售价。其主要手法是选择一两种大路货进行削价出售,以此与同业争夺市场。你降价我就再降,甚至不惜赔钱销售。因为大路货的品牌知名度高,便于顾客进行比较,容易让顾客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几种货价格便宜,其他商品也必然比别家便宜。
三是采用商品密码标价。谦祥益每天都会派人到各同行商家那里了解售价,或者买回商品进行比较,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为了保守自己商品标价的秘密,防止同业探知,特意使用两套暗码,交替使用。这些暗码还被用来迎合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有些消费者为了送礼,往往认为价格越高商品越好,商店为了迎合这部分人,会将价格提高一到两倍,这样既多做了生意,获得了超额利润,还赢得了顾客的满意。
谦祥益在1966年曾改名为人民布店,1972年更名为庆丰布店,1977年又再次更名为北京丝绸商店。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