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独特且迷人的过往。深挖家乡的历史趣事,就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今的大门,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汲取古人的智慧,继往开来。
2024年3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携手复旦大学,于西安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公布了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以及科研的系列成果。令人惊讶的研究结果表明,北周武帝宇文邕在36岁这一风华正茂的年纪离世,原因极有可能是长期服食丹药,进而导致砷中毒,最终引发了系统性疾病。
回溯到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陈马村有了一个意外之喜——发现了一座北周高等级墓葬。从墓中出土的文字材料清晰地显示,这座墓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与突厥皇后的合葬墓,并且还找到了宇文邕的遗骸。
宇文邕出生于543年,卒于578年,小字祢罗突,属于鲜卑族,其祖籍是代郡武川(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他是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也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四月,在宇文护接连废除宇文觉和宇文毓两位皇帝之后,18岁的宇文邕被拥立为帝。
宇文邕从两位哥哥的悲剧中吸取了教训,即位之后选择了忍辱负重。十三年后,他瞅准宇文护防备松懈的时机,果断出手,一举将其剿杀,成功夺回了军政大权。
亲政后的宇文邕展现出了锐意改革的决心,他身上具备着一位明君应有的特质。其一,他志向远大,一心励精图治。亲政之后,他将处理政务视为重中之重,整日埋头批阅奏章、听取汇报、审理案件,仿佛不知疲倦为何物。他还将统一天下当作自己的使命,大力加强部队的战备训练,常常亲自率领军队进行演习,跋山涉水,亲力亲为。
其二,他艰苦朴素,严格克己复礼。他以古代的圣人、贤王为楷模,在各个方面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他不仅向古人学习,还激励自己要超越他们。他对享乐之事并不上心,身边仅有十几个后宫嫔妃。他平日里经常身穿布袍、盖着布被,还下令拆除了各个宫殿的华丽装饰,不使用装饰性的斗拱,殿前仅仅保留几尺高的土台阶。
其三,他明察善断,果敢坚强。史书中记载他“性既明察,少于恩惠”,这里的“少恩惠”,其实指的是他不会对群臣给予不必要的赏赐。而对于普通将士,周武帝则是另一副形象:他爱兵如子。在后来的平齐之战中,当他看到一位普通士兵光着脚行军时,他以皇帝之尊亲自脱下自己的靴子赏赐给这位士兵。每次设宴款待将士们,他总是亲自端起酒杯劝酒,或者亲手赏赐财物。他做事非常果敢,能够决断大事。在他的领导下,北周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公元576年十月,宇文邕兵分七路进攻北齐。经过一年的征战,成功灭掉北齐,俘虏了北齐后主父子。此次灭齐获得的人口大约有2000万。宇文邕灭掉了几代人的宿敌,统一了中国北方。
据史书记载,宇文邕统一北方之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平突厥、定江南”。然而,可惜的是壮志未酬。公元578年五月,宇文邕率领诸军讨伐突厥,兵分五路一同进发,却因病下诏停止进军。六月,病情加重,只好班师回长安,当月便病逝了,年仅三十六岁。他谥号武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皇位传给了宇文赟。
从2015年开始,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宇文邕的遗骸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了其中33种微量元素。结果发现,他体内砷、硼、锑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时期古代平民和贵族的平均水平。
在宇文邕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用道家丹药是社会上层所崇尚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575年至578年这4年间,宇文邕数次发病,生病时呈现出“疠气内蒸,身疮外发”的症状(也就是身体内部病症不断积累,在皮肤表面爆发出来),这与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相符合。
倘若宇文邕没有长期服食丹药,倘若他能够健康地再多活10年,或许中国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他有可能真的能够平定突厥、统一江南,如此一来,杨坚也不可能篡位建立隋朝,唐国公或许一生都只是唐国公,爵位会一直世袭下去。
然而,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一代雄主宇文邕壮志未酬,只能无奈地将皇位传给荒淫无道的宇文赟。
如今,宇文邕的容貌已经被复原。他有着黑发、黄皮肤和棕色眼睛,并非唐代张籍所写的“黄头鲜卑入洛阳”,宇文邕长着一张东北亚人种的脸。
而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他的死因也终于真相大白,困扰了人们1400年的谜团彻底解开,他是死于长期服食丹药导致的慢性砷中毒。
由此可见,盲目进补无异于慢性自杀。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向1400年前的这位老乡致敬。毕竟,他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历史进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历史应当铭记他。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