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发票的合理使用与税务的合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理解发票使用和税务运营之间的关系,能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而想要清楚发票怎么获利,就必须先了解税法是如何运行的。

简单来讲,你的收入源自他人的支出。你公司赚到的钱,实际上都是其他公司(个人)花出去的钱,这是最基本的原理。
假设现在你公司收入 200 万,而实际支出(包括材料成本、费用成本、人工成本等)仅 100 万,那么你的利润就是 100 万。在不考虑小规模税收优惠等情况下,企业所得税是 25%,也就是说你要交 25 万的所得税。
作为老板,如果你不想交这笔所得税,只有两种方法:
其一,减少收入。原本有 200 万的收入,但其中有 50 万是零售客户,不用开票,资金不走对公账户,用个人卡收款,这样就脱离了税务监管,收入就变成了 150 万,成本 100 万,利润 50 万,所得税就是 50 * 0.25 = 12.5 万。然而,并非每家公司都有这么多不开票收入,这种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具有挑战性。
其二,增加支出。通过购买发票,来提高自己的材料成本、费用成本,低端点的还能虚构员工工资,增加人工成本。

下面开始详解本问题的疑问,为什么要用 17% + 4% 来购买发票,而不是正规渠道呢?
那当然是因为这笔交易是虚构的啊!如果你通过正规采购,比如买了 50 万的办公用品回来,确实只要交 50 * 17% 的增值税,同样也能增加 50 万的成本,少交 50 * 0.25 = 12.5 的所得税,但是你那 50 万可是实实在在花出去了,变成了价值 50 万的办公用品,你总不能每次想少缴税,就买一大堆东西回来吧?
但如果你通过伪造虚构交易,例如你找 A 公司虚构了一笔 50 万的交易,你付款 50 万 + 50 * 0.17 的增值税 + 50 * 0.04 的好处费。然后对方收到钱之后再把 50 万私底下转给你个人卡,50 * 17% 的增值税你还能抵扣掉,你实际支出是 2 万(4% 的好处费)而已。于是你通过 2 万的购票费用,省下了 12.5 万的企业所得税,而且最关键的是这 50 万成功地从公司户转到了你的个人户!要知道如果你从公司转 50 万到你老板的个人卡,是属于公司分红,要交 20% 的个人所得税,这里又省下 10 万的个人所得税,合计省了 22.5 万的税款,而代价仅仅是 2 万的购票费用。
这里其实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你通过虚构交易,把你的 50 万收入转移到了 A 公司。那么 A 公司就需要承担这 50 万的所得税了。所以这里 A 公司极端点的就是直接跑路,反正所得税 3 个月才预缴一次,在这三个月内疯狂开票,拼命赚取好处费,然后直接跑路,这种公司注册法人一般都是随便买的身份证糊弄的,你查也查不到他头上。一旦你购买到这种公司发票,税务机关会一路倒查,之前与这家公司有过来往的公司都要倒查,全部补缴税费还要罚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里的 A 公司是正规公司,但是他注册地址享受有地方扶持政策,他的税点只要低于他拿的好处费,那么他就能赚钱,比如想办法和地方税务搞好关系,弄到核定征收、增值税返还之类的。其中增值税返还赚起来是最爽的,这样不仅能赚到 4% 的好处费,那 17% 里面你都能拿到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