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竹联帮
竹联帮是台湾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它的前身颇具故事性,是黑道大哥孙德培在1953年成立的中和帮。后来,孙德培在一次帮派火拼中入狱,此后手下的帮派成员内斗不断。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以赵宁为首,于1956年在竹林路重新成立了一个帮派,名为“竹林联盟”,简称竹联帮。由于前帮主孙德培的缘故,当时并没有设立帮主一职,而是成立了5个支派联盟,分别是鸭、鹅、豹、熊、鸟五个堂口。刚成立的竹联帮实力并不强大,到了60年代初期,几位重量级人物先后加入竹联帮,使得竹联帮实力大增,人数达到500人,从而赢得了“天下第一帮”的名号。到后来发展的主要核心成员约2万人,其他人员数高达10万人 。
第二位,新义安
新义安的前身是1866年在万安成立的潮州鹤佬帮。后来帮派分裂,之后又以“义安工商总会”名义在香港注册,最后改为今天的新义安。它的大佬是向前,新义安只尊向华燊为龙头,下设“五堂”“十杰”,并在各地区设一位话事人坐馆。1980年到1994年警方的几次扫黑行动中发现,新义安成员已涉及到香港各行各业,每年从这里榨取不义之财至少1亿港元。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义安”成员接近10万人。
第三位,14K
14K的前身是1947年的洪发山忠义堂,到1949年后由广东洪门帮派领袖葛肇煌发展成为香港14K。关于“14K”名字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跟之前逃往香港的国民党成员有关,也有说名字跟当时成立的时候的地名有关。1956年14K成员与当时的港英政府人员发生冲突,以至于后来引发香港骚乱,直接造成香港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美元,迫使当时的港英政府紧急成立了“反黑调查科”,由此14K一举扬名天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4K成员达十几万人。
第四位,和胜和
和胜和的前身是香港的一个三合会组织,于1884年成立,下分12个小帮派,其成员大多都是青少年。到了1909年,和胜和将组织结构和帮规采用了广东的三合会模式,成为香港最庞大的黑帮之一,据说名义上的帮众就高达数万人。对于这样以青少年为主要人员的帮会自然结构比较松散,时常内部发生激烈争斗。
第五位,和安乐
和安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当时内地人口到香港打工,为了不被欺负团结在一起。1884年,第一个堂口正式成立,取名叫做“和图”,直到1909年,在香港共设立了26个小堂口。这个黑帮组织跟其他帮派不一样的是,他们也没有严格的帮规制度。后来广东洪门的黑骨红将其组织聚集在一起,传授洪门的洪拳、组织及帮规,后提议“以和为贵”精神,将帮会改成“和安乐”。到1973年,据警方公布的数据和安乐在香港的帮众已经超过200,000人,分布遍全香港。
第六位,和利和
和利和的前期发展与和安乐一样,都是由聚集在香港低下层劳工团结起来组成的帮会。而和利和是1934年的土瓜湾安乐汽水厂员工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从和安乐中独立出来的组织帮会。故此,和利和又名水房或汽水房。那时的和利和之成员主要为酒楼饮食的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利和从事的业务多元化,主要涉及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到香港回归前夕,和利和人数已达30,000人。
第七位,四海帮
四海帮的成立史比较特别,当时潘世义与台湾大学的一批学生以格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1954年在台湾建立的四海帮。当时的四海帮势力并不强大,成员大多都是一些学生和一些政党人士。为了稳固根基后来广收富家子弟和黑帮成员以及外籍人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四海帮利用企业和财团取得资金来源、以“企业养兄弟”的概念来发展帮派,其帮众超过五万人,共有80个以上的直属堂口。
第八位,天道盟
天道盟的成立是在当时台湾爆发的“江南案”后,政府对黑社会组织进行大规模打击,在扫黑行动后,被抓的台湾各地角头对“竹联帮”仗势欺人感到不满,由出身台北文山的罗福助率先发起,并与各地角头创建了“天道盟”,盟旨为“除暴安良、替天行道”。成立后帮会不设传统的入帮仪式或“堂口”,而采用“分会制”组织结构。经过几年发展天道盟不仅得到“民意代表”的支持,而且在幕后获得了财团的资金支持。很快成为与竹联帮、四海帮齐名的中国台湾三大帮派之一。
#历史##历史冷知识##历史回眸##天南地北大拜年#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