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杀了华佗的后果:曹冲病死
在电视剧里,曹冲是被曹丕害死的。但以笔者的医学知识判断,曹冲并非被毒杀。被毒杀是一个急性过程,当然,那个年代或许有慢性下毒的“技术”,可谁敢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采用一个慢性下毒的手段来做这件事情呢?这个急性中毒的过程与患病而死的病症差别巨大。曹操肯定见过被毒死后的状态,那是一个根本没有抢救机会的急性过程,大概类似于金庸先生小说里面杨过被毒死的状态。而曹操看到的曹冲病症是一个有治疗机会的过程,那很可能是一个高热数日不退、不停说胡话(中医学里称为“谵语”)的感染伤寒的过程。自己深爱、可爱、未成年的小孩子深受伤寒高热折磨致死,作为一个普通的父母,这个过程一定也折磨着情感丰富的曹操坐立不安、茶饭不思。
孩童时期的曹冲就能想出“称象”的办法,充分展现了物理学浮力定律的实际应用。
毕竟古代没有疫苗接种,儿童尤其容易死于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整个汉代传染病伤寒已经流行百余年时间,并且就是这个伤寒导致曹操赤壁大败)。曹操甚至曾经看到或者听说过华佗治疗类似病症的病人,曹操深信华佗有治疗伤寒的能力,加上华佗不肯收买,桀骜不驯不能屈服的倔强性格,这才是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也才有了陈寿这样的关于华佗被杀后曹操心理活动的前后两则记载,这发生时间不同的两则记载被陈寿放在一起记述,更显精彩纷呈、回味无穷。
前一则:
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源耳。”
以上陈寿的记述简直是活灵活现地现场记述了曹操“此地无银三百两”般地向大家宣布他杀华佗的“正当理由”。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曹操念念叨叨地念给谁听呢?你辩解个啥呢?纯粹是在一个自己假想的审判台上,把自己假想为被告,把自己假想为自己的辩护律师,给自己宣读辩护文案。真是有罪,又有谁能治得了你的罪呢?恐怕连个敢明说的人都没有。你就是整个王朝的老大,你重提旧事只能说明你自己放不下,实际上是自己良心不安时地自我安慰;还有,曹操心里很清楚他的权威虽然能压得住老百姓的嘴,但压不住老百姓心中的真实评价;还有,就是自己潜意识里面已经后悔了,自己又不承认,自己找个说法,找个理由来宽自己的心。结论很明显,这个唠唠叨叨就是曹操唠给自己听的。
到了曹冲死后,曹操再也装不住了,情感大爆发,说了真话。
紧接着前一则的后一则:
“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曹操认为的华佗有能力控制伤寒这一点——才是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正是曹冲病死后,曹操的这一声感叹揭示了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作为身经百战的军事家的曹操在备战之初就深刻认识到了伤寒对战争的重要性。《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的这次“叹曰”与赤壁打败以后对郭嘉早逝的再次“叹曰”遥相呼应。
笔者细细揣摩陈寿先生的文章写法后,真是也不禁赞叹:好文采!好生动!淋漓尽致地写活了曹操,虚假的掩饰与掩盖和故作轻描淡写,直到看到栋梁之才以后的无助与悔恨和祈求无门……怪不得史学界有评价陈寿不在司马迁之下。
史书没有曹丕毒杀曹冲的记载,从曹丕的角度分析,曹丕根本不敢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情。敢毒杀曹冲,同样的逻辑就敢毒杀曹操,曹丕太知道他爹的厉害啦,曹丕也就是在曹操出征的时候,在曹植邀宠的“出师表”的时候,按照谋士教给的办法扮眼泪和曹植竞争,可见,当时的竞争对手,曹植远比曹冲有优势。如果曹操看到的曹冲病死状态是一个被毒杀的状态,曹操不会意识不到,汉武帝冤杀太子的事情就发生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曹操有那么多儿子,一旦觉察到曹丕这样干,曹丕的下场可想而知。
电视剧里面,曹操因为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在知道曹丕毒杀曹冲后,不得已选择了宽容,咽下了这口气,如果能咽下,那还是曹操吗?!他就不怕哪个未知的深夜,曹丕对自己下手吗?这以后的觉还能睡吗?曹操熟读史书,春秋战国年代,上演了多少儿子杀老子的帝王家事儿?相反,从史书中,我们可以读出曹操对曹冲的喜爱,年少的曹冲就能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可见曹冲的聪慧,曹操当时不是皇帝,传位给曹冲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如果真的这样,历史也就改写了,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未完待续
(网图侵删)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