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士可杀不可辱”,这一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常被用来展现仁人志士坚守尊严、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许多人知晓它传达的精神,却对其具体出处充满好奇。追溯历史长河,探寻这句名言的源头,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古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也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究竟这句话最初源自何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士可杀不可辱”出处的神秘面纱。
1、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2、士可杀不可辱,成语,拼音shìkěshābùkěrǔ,意思是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