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关于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论马》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篇。它以独特视角对马进行论述,展现出深刻的内涵与精妙的表达。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古人对马的认知和情感,还能从中感悟到诸多人生哲理。对于广大文学爱好者、古籍研究者而言,了解《论马》的原文及翻译意义非凡。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探寻《论马》的原文,为大家精准呈现其翻译内容,揭开这篇经典之作的神秘面纱。
1、原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取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2、译文:好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它吃几升豆,喝十斗水。但如果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它宁可饿死都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马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两匹马)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缰绳没收紧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死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愚钝的马啊。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