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度,其名字的由来和背后的历史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从古老的华夏大地开始,“中国”之名便在岁月长河中逐渐演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认同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含义和所指范围也有所不同。从最初具有“中央之城”“天下中心”之意,到成为如今代表伟大国家的名称,“中国”二字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探究“中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根脉,感受国家在漫长时光中沉淀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生命力。
1、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2、《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
3、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4、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