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出自《论语·述而》,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文中,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哲理。“求仁得仁”意味着一个人追求自己内心所认定的“仁”,并且最终达成了目标。而“又何怨乎”则是反问,强调既然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就不应有怨言。在当今社会,这一话语依然能给予我们启示,无论是面对生活的选择,还是事业的追求,当我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并有所收获时,或许都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不抱怨、不后悔。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深意。
1、意思是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出自:《论语·述而》
2、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3、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