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文学创作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败事有余”,却一时想不起它的上一句是什么。“败事有余”常与“成事不足”搭配,组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一经典俗语。这句俗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做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把事情搞砸的人。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深刻揭示了特定人群的行为特征。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这句俗语的来源、用法及相关故事,一起揭开它背后的文化奥秘。
1、“败事有余”的上一句是:成事不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释义: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3、示例: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什么事都不能放手让他干。
4、近义词: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5、典故:从前有一个秀才,为考取功名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一日,秀才对妻子说:“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