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时常会接触到各类俗语、歇后语等表达。很多人都听过“败事有余”,可它的上一句究竟是什么呢?不少人在遇到相关知识问答或者在写作引用时,总会被这个问题难住。其实,其完整表述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是一句大家较为熟悉的俗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做起事来,既难以把事情办好做成,反而还常常把事情搞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句俗语的具体含义、来源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探寻它背后所蕴含的趣味和智慧。
1、“败事有余”的上一句是:成事不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释义: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3、示例 :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什么事都不能放手让他干。
4、近义词: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5、典故:从前有一个秀才,为考取功名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这时候却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一日,秀才对妻子说:“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妻子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