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这位唐代文学天空中耀眼的明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生于公元 803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出身官宦世家的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杜牧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兼具清新俊逸与沉郁顿挫。其作品或咏史以讽今,针砭时弊;或写景抒情,意境深远。像《阿房宫赋》《泊秦淮》《赤壁》等,皆是脍炙人口之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杜牧不仅诗歌成就卓越,其散文也颇具特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杜牧的传奇人生与他笔下那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2、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4、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5、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6、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7、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8、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