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文字世界里,“腹诽”这个词或许不少人有所耳闻,却未必能精准把握其含义。“腹诽”在汉语中颇具独特性,它就像一个藏在角落等待被发掘的宝藏词汇。从字面看,仿佛能窥探到一些信息,但具体内涵还需深入探究。了解“腹诽”一词的意思,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储备,还能让我们在阅读古典文献、理解历史故事时更加得心应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腹诽”一词的神秘面纱,探寻它背后的深意。
1、腹诽,汉语词汇,拼音是fù fěi,意思是心怀毁谤,指内心不满,有意见,却并不说出来,只在心里嘀咕。
2、亦作“ 腹非 ”。口里不言,心中讥笑。专制时代有所谓“腹诽之法”。
《史记·平准书》:“ 汤 奏当 异 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
《汉书·食货志下》作“腹非”。
《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 杨恽 一书,看得来有甚大段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诽而腰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又逾年,朝士窃窃,似有腹非之者。”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专制使人沉默,但无法杜绝腹非。”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