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粽子飘香。但很多人在煮粽子时会遇到各种情况,就像有读者反映“粽子煮了三个钟头怎么米还是挺硬的”。这其实是不少人在煮粽过程中常碰到的困扰,当满心期待着开锅就能吃到软糯香甜的粽子时,结果米却依旧硬邦邦,实在有些扫兴。粽子煮不软糯不仅影响口感和食欲,还可能导致难以消化。究竟是米的选择出了问题,还是煮粽子的时间、火候不对?亦或是其他因素从中作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粽子米煮硬背后的奥秘。
粽子主要用糯米做的,它做出来的口感很不错,吃起来香香糯糯的,很多人都喜欢吃。糯米是比较难煮熟的,一般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有些人将粽子煮了三个小时米都是硬的,这种很可能是火候不够或者糯米没有浸泡。
一般来说,粽子是3小时后煮的。如果3小时后粽子还没煮好,很可能是煮的时候热量不够。例如,当他们被煮熟时,他们总是被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停止一段时间。这样,粽子即使煮了3个小时也不会熟,还会有三明治。
在做粽子之前,糯米需要浸泡。据专业人士介绍,糯米经过长时间浸泡,使糯米更加柔软、粘稠、美味。不过,端午节前后天气都很热。泡久了不好。泡五个小时也可以。浸泡时间太短,糯米吸收不了足够的水分,会导致粽子外泄,另外一点就是浸泡糯米的水量一定要充足,不能有糯米露在水外面,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部分不完全粉碎。
糯米经过浸泡后,充分吸收水分,在蒸煮的时候,米粒之间的摩擦力会变大,粽子会变得软硬适中,米饭不会松,香糯可口。
1.粽子的速度与粽子的大小有关。过去,我经常在村里煮12个小时的粽子。因为粽子的体积很大,做起来要两三公斤,所以我尽量把粽子做小一些,以节省时间。
2.烹饪过程中,如果水少了,记得直接加开水。水不能通过粽子,这样粽子才能加热均匀,煮得更快。
3.用高压锅做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粽子不大。可能只需要15到30分钟。
4.做粽子最好用糯米和豆子泡一夜。既省时又快。
5.不时用手挤粽子。如果粽子又软又粘,说明粽子熟了,不用浪费时间煮。
如果你想吃粽子更健康,你应该注意你的身体体质。早上起床时不要空腹吃粽子,因为糯米更容易消化,也更难消化,容易引起胃病。
也要注意不要喝茶,否则会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吞咽也会有问题,粽子最好搭配一些水果和蔬菜,这样让肠胃不舒服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粽子吃前一定要加热,肯定不能和啤酒一起吃,这是很不好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