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清明节做青团这一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从文化角度看,青团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象征,清明祭祀时用青团表达敬意与思念。从历史方面,它由来已久,最初是江南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如今,青团颜色翠绿,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每到清明,人们亲手制作青团,传承着这份独特的节日记忆与传统习俗。
1、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2、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
3、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4、青团,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
5、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现在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