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天下为公”这一理念源远流长,它最早由谁提出一直备受关注。从历史角度看,该词出自《礼记·礼运》,是孔子对上古大同社会特征的一种描述。但随着时代发展,“天下为公”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今,它象征着一种公平、公正、为大众谋福利的社会理想。探究“天下为公”的提出者,不仅能了解历史文化,更能深入体会其蕴含的精神价值。
1、“天下为公”是《礼记》中的话,它是孔子编定的。
2、天下为公 [ tiān xià wéi gōng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出 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指《礼记·礼运》中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蕴含的内容更深邃,更宽广。他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