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文言知识的海洋中,字词含义往往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山门圮于河”这句出自《河中石兽》,其中“圮”字究竟作何解呢?这一问题引发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好奇。在互联网时代,对文言文的探索不再局限于传统书籍,大家借助网络平台各抒己见。了解“圮”的意思,不仅能深入解读文本,还能更好领略古人用词的精妙。
1、圮:倒塌。引申义为:断绝、倾覆。
2、本字词出自纪昀的《河中石兽》原文如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