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文学作品里,“先斩后奏”这个词并不少见。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看,原指臣子先处决罪犯,再向帝王奏明,如今多比喻未经请示就先采取行动,然后再向上级报告。这一表述在现代职场、生活场景中也常被提及。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相关语境,准确把握交流意图。
1、斩:砍头;奏:进,上,包括进言、上书、呈进财务等,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2、出处
《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
《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
老舍《骆驼祥子》:“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
《元曲选·窦娥冤》: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毛主席《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