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化巨匠,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才华横溢,在诗、词、文、书、画等领域皆有卓越成就。其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又不失细腻情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佳作流传千古。仕途上,他历经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他不仅在文学艺术上造诣深厚,还心系百姓,在多地任职时积极兴修水利、改善民生,留下诸多感人故事。
1、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2、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苏轼川赴京,参加朝廷得科举考试。
3、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4、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5、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6、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7、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