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人们常挂在嘴边,可“而立”中“而”的意思却少有人深究。在古文中,“而”用法多样,有表顺承、转折、修饰等。“三十而立”里的“而”多被认为是顺承关系,连接“三十”与“立”,表明到了三十这个年纪应有所成就、有所立身。探讨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智慧,也能赋予这句经典新的时代意义。
1、“三十而立”的“而”意思是应该。“三十而立”意思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在句中通常作分句,指三十岁。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立”指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三十而立”是志向和主张的落地生根,是个人奋斗目标经过时间和实践考验,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孔子三十岁学礼圆满,说话办事可熟练地应用周礼,虽生活穷困而仍不改初心,克已复礼,为后世典范。因此,“立”是排除外界干扰的观念和学说之“立”,是初心之立,与物质多寡没有关系。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