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有关它的成语更是丰富多彩。从激昂的“一鼓作气”,让我们看到战场上士兵奋勇向前的豪情;到“偃旗息鼓”,描绘出战斗结束后的宁静。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生活哲理。它们在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频繁出现,生动展现着鼓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寻和鼓有关的成语世界。
1、偃旗息鼓[yǎnqíxīgǔ]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译文】:赵云进入军营,大开军营的大门,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曹军怀疑说有伏兵,就离去。
2、大张旗鼓[dàzhāngqígǔ]
【解释】: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3、旗鼓相当[qígǔxiāngdāng]
【解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译文】:假如公孙子阳到汉中、三辅,希望通过将军兵马,力量不相上下。
4、紧锣密鼓[jǐnluómìgǔ]
【解释】: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出自】:刘绍棠《狼烟》四:“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5、掀风鼓浪[xiānfēnggǔlàng]
【解释】: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出自】:毛主席《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那些有反苏成见的人,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