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知识的长河中,“伏罂而听”是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词汇。它指的是把耳朵贴在倒扣的大坛子上倾听声音。这一方法利用了罂这种容器能放大声音的原理。在古代战争场景里,侦察兵会通过它来监听敌方是否在挖地道,以便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如今,它虽不再用于军事侦查,但作为古人智慧的体现,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1、伏罂而听,汉语成语,拼音是fúyīngértīng,意思是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出自《墨子-城守-备穴第六十二》。
2、古时,为防止如果城外的敌人从地下面开凿地道进来攻击,于是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上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容器)在地下,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才能准确地对付敌人。
3、语出《墨子-城守-备穴第六十二》。原文是:子墨子曰:穿井城内,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一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
4、大意是,在城边上挖井,五步一眼,高地要挖一丈五,地势低的地方要有三尺深的水。让制陶的人做一个罂(瓮),要能容纳四十斗的水,把薄皮革蒙在瓮口上,放到井里面,让听力好的人把耳朵贴在瓮口上听,辨别出挖穴人的方位,也挖个地道去迎战。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