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乐器文化中,焦尾琴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焦尾琴得名背后蕴含着一段独特故事。它源于东汉时期,蔡邕在烈火中救下一块因焚烧而尾部烧焦的桐木,并用其制成了一把琴。这把琴音色出众,因琴尾部分保留着烧焦痕迹,故而得名“焦尾琴”。焦尾琴的诞生,既体现古人的惜物与智慧,也让我们看到音乐与生活奇妙交织。
1、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2、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桐爨、爨下桐、爨下残、爨下余、良才入爨”写良才不得其用,或比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