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成绩拿到“B+”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如今高考多元的评价体系里,等级赋分制广泛应用,“B+”代表着考生历史科目处于较好水平。一般而言,它反映出考生对历史知识有较为扎实的掌握,在全省或全市考生中的位次较为靠前。不同地区等级划分规则有别,但总体来说,“B+”是值得肯定的成绩,为考生升学助力不少。
1、高考历史b+什么意思:高考历史b+指的是良好的意思。是高二会考考试科目原始得分采用百分制,在划分等级时,首先遵循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方式,高等级人数及低等级人数相对偏少,中等等级人数占据了大部分。
2、等级划分:以等级形式呈现的高考成绩,所体现的是一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布。不同等级考生人数按不同比例划分,比如A+占5%;A占10%。根据比例的不同,A+、B+的分数划分也不相同。不同单科成绩的等级划分原始分也不尽相同。由于单科成绩的等级划分,也是根据总考生人数的整体分布来确定。
3、分数分段:A+是完美,是95-100分,B+是良好,是85-90分。A是优秀,B是良好,C是合格,D是不合格。如果是100分制,100—90为A,90—70为B,70分以下为C。如果是150分制,可令150—135为A,135—110为B,110以下为C。如果是5分制,可令5—4分为A,3分为B,2分及以下为C。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