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历史研究与文化探讨中,“尊王攘夷”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它最初源自春秋时期,“尊王”即尊崇周王室天子的权威,“攘夷”则是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这一策略由管仲提出并助力齐桓公成就霸业。如今,“尊王攘夷”在学术研究里仍是剖析春秋政治格局的关键,也在文化领域成为理解传统价值观和民族意识的重要切入点。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2、释义:“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以及南方楚蛮的大举入侵。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对戎狄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
3、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