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网 |移动站| 招商名企 广告合作:13123*12312 全国服务热线:130*1234567 客服QQ:207179833
餐饮加盟
奶茶加盟 汉堡加盟 麻辣烫加盟 火锅加盟 甜品店加盟 咖啡加盟 串串香加盟 炸鸡店加盟 面包加盟 酸菜鱼加盟 鸡排加盟 烧烤加盟 糖水加盟 特色餐饮加盟 特色小吃加盟 铁板烧加盟 土豆粉加盟 新奇特餐饮 湘菜加盟 小吃加盟 小吃车加盟 小笼包加盟 小龙虾加盟 西餐加盟 西式快餐加盟 休闲食品加盟 鸭脖加盟 羊蝎子加盟 鸭血粉丝加盟 饮品加盟 鱼火锅加盟 早餐店加盟 中式快餐加盟 自助火锅加盟 石锅拌饭加盟 刨冰加盟 煲仔饭加盟 包子加盟 便当加盟 冰淇淋加盟 冰糖葫芦加盟 披萨加盟 茶餐厅加盟 茶馆加盟 炒货加盟 茶叶加盟 重庆小面加盟 酸奶加盟 贡茶加盟 大米加盟 蛋糕店加盟 刀削面加盟 豆浆加盟 饭团加盟 夫妻肺片加盟 干锅加盟 糕点加盟 锅盔加盟 韩国料理加盟 日本料理加盟 果汁加盟 肉蟹煲加盟 黄焖鸡米饭加盟 馄饨加盟 煎饼加盟 鸡公煲加盟 进口食品加盟 筋头巴脑加盟 烤鸡加盟 烤肉加盟 烤鸭加盟 烤鱼加盟 烤猪蹄加盟 快餐加盟 拉面加盟 凉茶加盟 凉皮加盟 零食加盟 卤菜加盟 麻辣香锅加盟 冒菜加盟 焖锅加盟 面馆加盟 面食加盟 调味品加盟 米线加盟 牛排加盟 牛肉饼加盟 牛肉面加盟 牛肉汤加盟 巧克力加盟 热干面加盟 热狗加盟 肉夹馍加盟 砂锅加盟 烧鹅仔加盟 石锅鱼加盟 寿司加盟 水饺加盟 熟食加盟 酸辣粉加盟
母婴加盟
儿童乐园 婴儿游泳馆 奶粉加盟 童车加盟 玩具加盟 母婴用品加盟 儿童摄影加盟 月嫂加盟
珠宝加盟
黄金首饰加盟 水晶加盟 玉器加盟 钻石加盟 银饰加盟 彩宝加盟 珍珠加盟
女性加盟
彩妆加盟 化妆品加盟 护肤品加盟 美容美发加盟 美甲加盟 美容院加盟 女性项目 手工皂加盟 卫生巾加盟
教育加盟
早教加盟 少儿英语培训加盟 幼儿园加盟 电脑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 作文培训 体育用品加盟 艺术培训 潜能培训 特长培训加盟 写作培训 学生用品加盟 机器人教育培训
饰品加盟
仿真花加盟 发饰加盟 工艺品加盟 家居饰品 精品饰品 民族饰品 女性饰品 情侣饰品 饰品店加盟 饰品加盟 十字绣加盟 手表加盟 眼镜加盟
家居加盟
床上用品 净水器加盟 家居装饰 窗帘加盟 整体厨房 衣柜加盟 橱柜加盟 卫浴加盟 电器加盟 家纺加盟 家具加盟 家居用品加盟 洁具加盟 节能灯加盟 空调加盟 楼梯加盟 墙纸加盟 热水器加盟 生活馆加盟 桶装水加盟 鞋柜加盟 led灯具加盟 装修加盟 布艺加盟 厨房电器 灯饰加盟 房产加盟 汗蒸房加盟
建材加盟
背景墙加盟 瓷砖加盟 吊顶加盟 地板加盟 门窗加盟 木门加盟 涂料加盟 砖厂加盟 集成墙板加盟
服装加盟
女装加盟 童装加盟 男装加盟 内衣加盟 运动服装 衬衣加盟 皮具加盟 箱包加盟 品牌服装 女包加盟 户外用品 家居服 裤业加盟 牛仔加盟 情侣装 亲子装 染衣加盟 少年装加盟 睡衣加盟 丝袜加盟 T桖加盟 休闲装 孕妇装 羽绒服加盟
汽车加盟
汽车美容 汽车维修 电动车加盟 洗车加盟 汽车4S店加盟 补胎液 节油器 汽车零部件 轮胎加盟 汽车导航 汽车用品加盟 汽车装饰 汽车项目 润滑油加盟 停车场系统 洗车器 汽车租赁连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南 > 百科知识 > 新闻哥最新吐槽揭秘:“新闻哥”是怎样炼成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36加盟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新闻哥最新吐槽揭秘:“新闻哥”是怎样炼成的?
更新时间: 2025-03-12 18:00 作者: 36创业加盟网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新闻哥”凭借独特的吐槽风格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焦点。那么,“新闻哥”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其实,这背后离不开专业的内容团队。他们每天在海量新闻中筛选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解读。不仅要紧跟时事热点,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还需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灵活的思维。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巧妙的观点输出,将严肃的新闻变得轻松有趣,让读者在欢笑中了解天下大事,这便是“新闻哥”独特魅力的来源。

作者 | 崔慧莹

编辑 | 叶铁桥

新闻哥是腾讯新闻的品牌

2016年10月24日上午,一条假消息在社交网络上热传,说的是年收入12万元的人将被定义为高收入人群,要加税。

晚上9点,《“年薪12万要加税”是假新闻,然而工薪阶层的恐慌却是真的》从微信公众号“新闻哥”推送。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北京月入1万的人群到底算不算中产?

“新闻哥”算了一笔账,算上纳税、租房、通勤、餐饮等支出,月入1万的北漂基本都是“月光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戳中了很多用户的心:问君能有几多愁,交不起税,也买不起楼。

这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强势刷屏,30分钟内阅读数突破10万,近7000人点赞。粉丝评论的热情爆棚,他们大多数是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他们聊房租、晒工资,吐槽自己过不了万的月薪,称赞“新闻哥”写出了工薪阶层“揭不开锅”的生活现状。

这是“新闻哥”庞大粉丝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年轻,在城市里奋斗,喜欢吐槽,也热爱生活。

(小标题1)发迹于腾讯微博的大号

作为腾讯新闻旗下微信公众号,“新闻哥”人如其名,以集纳、整合新闻资讯为主业,凭借犀利、风趣的吐槽点评闻名于江湖。

这位“厉害了我的哥”没有人物原型,2011年2月在腾讯微博创立。在资深成员赵洁看来,“新闻哥”有别于强调“中立”的媒体账号,而是“以一个人性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发表观点,更喜欢调侃”。

2012年11月,“新闻哥”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两年内订阅用户突破一百万,2016年7月突破300万大关。2013年6月,“新闻哥”入驻改版升级的腾讯新闻客户端,成了腾讯旗下深受用户喜爱的原创栏目,到2016年11月已获773万用户的关注。

“新闻哥”团队的运营负责人王倩介绍,他们每年都会对“新闻哥”的用户做一次画像,最初用户群体以“80后”为主,从2015年开始变为“80后”“90后”各占一半。

能吸引到日渐成为社会主流群体的用户群,“新闻哥”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与普通的新闻资讯整合栏目不同,“新闻哥”较早地开创了“人格化”表达风格。对用户而言,“新闻哥”是一个把新闻讲成故事的朋友,他有自己的逻辑,能给出价值判断。每次有热点新闻事件,总会有用户说:“‘新闻哥’,我就等着看你怎么写这件事。”

每天下午6点前后,“新闻哥”就会在微信上推送4条左右的内容,除一条视频推荐外,全部保证原创。选题有官员腐败、问题疫苗、医患矛盾等社会焦点问题;有老人该不该扶、中国游客有没有素质等话题性方向;也有光棍节如何脱单、铲屎官如何伺候宠物等服务性内容。

作为一个“生活资讯”类大号,“新闻哥”的选题贴近热点与民生,包罗万象。

“新闻哥”集纳得最多的是“奇葩新闻”,文章“有趣好玩”,每个段落都不长,中间配有大量的表情包和图片,非常适应移动端的阅读。他犀利、毒舌的吐槽能引人会心一笑,也时常提出充满温度、有态度的观点。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之前,“新闻哥”在腾讯新闻客户端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王倩认为,“新闻哥”需要把资讯平台与社交平台区隔化运营。

在微信中,他们会更关注在朋友圈里能广泛传播的话题,像微博段子、豆瓣热帖、流行影视剧等,都可能成为“新闻哥”的选题。“我们发过一篇直男送礼指南,小姑娘被男朋友的奇葩礼物伤害,男孩子也觉得选礼物特别折磨人,那我们这篇文章就会有很好的传播度。”王倩说。

在王倩看来,这类选题是新闻么?倒也不是新闻。但是这种社交话题很适合在微信里传播。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就是来看新闻的,如果你推送这种题材,他们会觉得你很不务正业,干嘛教他这些?

“新闻哥”就在两边“试来试去”,摸索着自己的调性。新闻客户端是资讯平台,更新的内容与新闻的关联度高;微信平台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在参与“年收入12万算不算高收入”等社会话题的讨论时,更为如鱼得水。

(小标题2)纪念T恤,一周里卖掉了2万多件

“新闻哥”的运营团队有7位成员,都很年轻,他们也都是时刻刷手机的移动互联网重度用户。“新闻哥”的稿子推送后,往往会收到上千条用户留言。运营团队在下班后也会随时在后台跟粉丝聊天,有很多选题,都是在交流中聊出来的。

譬如“灵异公社”,第一期就是整理用户在评论里写过的灵异故事,效果很好,就一连做了几十期,还做成了有声广播剧,累积超过千万播放量。而“树洞” 和“哥迷会”这样的小栏目,更是基于用户与“新闻哥”这个虚拟形象的交流,来完成UGC(指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为了与用户深度交流,“新闻哥”在客户端做过“午夜诊疗室”的活动,每周固定一天晚上,花一两个小时与粉丝沟通,聊过“晒制服”“晒伴侣”等各种话题,再把用户晒出的内容集结成稿,整理后发布。

赵洁说:“你会发现真的不能小看了粉丝,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农民工到博士,从厨师到空姐,做什么的都有。”这让团队成员的脑子里绷了根弦,“写东西时都很谨慎,尽量避免自己胡说八道,给内行看到觉得特别违背常理。”

有时“新闻哥”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求助于粉丝,或者征集投稿,赵洁说曾经有个粉丝写了自己做微商的故事,“特别有才,直接就发了”。还有粉丝自发地给“新闻哥”绘制手绘漫画,隔上几天总能收到一封邮件,粉丝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套表情“新闻哥”也用了很多次。赵洁说“有时实在不好意思,就给人家寄点礼品,给一点报酬,能回报的不多”。

逢年过节,他们会给用户发上几十万的红包,到情人节、光棍节时,也会帮用户发征婚、征友的信息,建起“哥迷会”的微信群或者QQ群,也会让用户自己去运营,“群建好了,哥做完服务也就走了”。

让赵洁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真的有“新闻哥”的粉丝在脱单活动中找到了真爱。2015年,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说:“‘新闻哥’,我要结婚了,就是从你这里钓到的妹子!”小两口就是在2014的光棍节脱单活动认识的,“他们都喜欢看‘新闻哥’,结婚之前特意跑来跟我们分享喜讯,我们也很开心”。

2016年6月底,“新闻哥”开始在微信里卖三周年纪念T恤,一周里卖掉了2万多件。粉丝的热情,让团队成员挺满意,“在大号里,这也是很好的成绩”。

王倩说:“如果当天的推送比较晚,到了晚上7点以后,那不管发什么内容,前100个留言基本上全都是,‘新闻哥’你是不是去约会了?你为什么晚了一个小时?”有更多用户对你的文章有了期待,并且对“新闻哥”和“新闻妹”的私生活也感兴趣,这种交流的状态让运营者与粉丝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与粉丝的交往越亲密,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就越难。在运营团队看来,“新闻哥”这个人物形象一定是“见光死”的,运营者的面貌应该尽可能少出现,维系一种“神秘感”是他们不可动摇的原则。

(小标题3)用户喜欢看什么才做什么

从战略布局来看,腾讯旗下的微信公众号种类繁多,特色各异。但“新闻哥”像个“网红”。

在自媒体领域,“新闻哥”强烈的人格化与“人物设定”极为关键。跟呆萌的QQ企鹅形象一样,“新闻哥”有自己的漫画,他的形象被画成一个正在“北漂”、没有户口、追不到女神也买不起房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因为团队成员大多都是没有户口的“北漂”,他们的故事,直接被安插到了“新闻哥”的身上。

2016年,组里有个男生终于摇上号了,想买车但又没钱,就花18000元买了个二手QQ,他们把这个故事写进稿子,从此“新闻哥”就有了一辆二手QQ。赵洁养着只金毛“虎妞”,于是每当有虐狗的新闻,涉及宠物与人的关系的讨论时,就会有一个养着金毛的“新闻哥”来跟网友聊天。

关于“新闻哥”的“人设”,有一个800多字的描述。比如“他86年出生,双鱼座,戴着经典的黑框眼镜,万年都是单身狗”等等。

他有点臭屁,“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有点懒散,“这么冷的天,哥只想和床谈个恋爱”;会吐槽雾霾,“ 呼吸也变成了慢性自杀”;会为搬家无奈,“你知道对于一个京漂,什么是最痛苦的事吗?搬家!你知道还有什么是更痛苦的吗?冬天搬家! ”

“新闻哥”还出经典语录,比如:

1、请问大家,重度雾霾天出门上班可以申请工伤补贴吗?

2、哥真心觉得男人有钱很重要,毕竟一个好女友的技能之一就是会花钱。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国庆节假期只剩最后一天了!热爱工作的你们是不是很开森(心)?

2015年,除了指点江山的“新闻哥”之外,还有喜欢追剧的“新闻妹”和“爱吃小菌子的领导”等形象陆续加入。

这些形象都并非对应某个具体的人物原型,而是在点滴积累中,形成了源于生活,又高度融入时代特征的形象。

至于为什么还不让“新闻哥”这只资深80后“单身狗”谈恋爱,王倩说这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他要跟用户交朋友,如果一直处于一种很闪光的状态,他有钱、妹子多、很牛逼,网友是会烦你的,距离感太远。”

当然,王思聪除外,他是这个年代的异类。“新闻哥”不需要万人崇拜,他必须能跟更广大的用户站在一起,更接地气一些。

然而想笼络更多用户,增强用户粘性并不容易,运营者经常也会困惑,到底应该给众口难调的用户们提供怎样的信息?

腾讯网副总编辑,原央视制片人李伦曾在演讲中表示,社交媒体时代,“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同社交关系中兴趣不同”。他希望能在腾讯的平台上,研究人、连接人,从而“重新寻找每一个人的欲望”。

“新闻哥”就是这样一个以“用户”为核心运营观念的产品。内容选取要更多地以网友喜欢而不是编辑的喜好为标准。王倩说:“在坚持栏目调性和价值底线的基础上,用户喜欢看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才是顺的逻辑。”

在她看来,如今的互联网战场,早已进入了一个不怕试错、就怕不做的时代。她见过很多朋友会担心,“这个东西做出来领导不喜欢怎么办,数据特别差怎么办?但实际上,你都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

王倩说,最后还是要用成绩说话,“也有人不喜欢‘新闻哥’,但是我们的业绩摆在那里。”在腾讯旗下的各类微信公众号中,“新闻哥”的KPI是最好的,平均阅读数远超“10万+”,2015年的广告收入高达8位数。

(小标题4)吐槽有条件,毒舌有底线

“新闻哥”有一个slogan:换个姿势看新闻。

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粉丝们开心。“新闻哥”也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观念,他们讨论严肃新闻,也认为在社交平台上,一切值得传播和分享的东西,都属于泛新闻资讯的范畴。

在赵洁看来,在腾讯新闻相对偏传统媒体的报道操作范围内,能陪着“新闻哥”走出“网红”路线,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团队成员在更新迭代中越来越年轻,能守住“新闻哥”这个品牌,完全是团队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个极度活跃,喜欢互损互黑,找点由头就出去“喝一顿”的团队。他们讨论业务时特别直来直去,哪个选题太无聊,哪个标题不够吸引人,向来直言不讳,平时聊天开玩笑也尺度大开,经常“在彼此身上插满了刀”。

但这并不妨碍“新闻哥”成为一个温暖且团结的集体。曾经有一位“新闻哥”的成员,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回老家过年,在北京的同事就给他发红包,请他吃饭安慰他;还有个年轻同事膝盖做手术,行动不便,部门主动提出让他在家上班一个月;有经济压力大的同事,他们就在排班时,默默多给他安排一些有加班费的工作。

作为团队里的“毒舌”担当,赵洁说起话来语速极快,自带“神吐槽”技能。她说:“毒舌是天生的,或许跟爱听相声也有关系,我从小就比较嘴欠,没少挨我妈打。”工作以后,她的妙语连珠有了用武之地。

“新闻哥”要用整合、吐槽的方式向网友传递新闻资讯,帮助网友更加便捷、轻松地阅读新闻。他们会尽量规避掉“凶杀、暴力”等过于负能量的内容,就像王倩说的,“虐童、虐狗的人,不就是心理变态么?这种话题有什么好聊的空间?干脆就不要写”。“新闻哥”希望与读者分享更多有讨论价值,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新闻哥”写段子就好比说相声,话题里常有三教九流,看似大俗,实则反映市井生活。王倩认为,对一个品牌栏目来说,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是很正常的事。对于一些争议与批驳,通常只能一笑置之,王倩说:“我们本来就是做未来市场的,就是要给年轻用户看的,我的用户喜欢就可以了,数据反应良好就可以了。”

王倩说,她认识一位资深的杂志编辑,转型去做新媒体,经历了一段特别痛苦的过程,他总说好好的文字从头读到尾多流畅,为什么要在中间插表情包?

这位传统媒体人或许理解不了,他印象里鲜衣怒马、仗剑江湖的“有为青年”,早已成为在社交媒体里“远征海外”,一言不和就“斗图”的表情包少年。互联网的文化生态就在朝着年轻人喜欢的口味狂奔,一个栏目想要发展,总要根据用户兴趣的比例而有所取舍。

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网友的阅读负担,但也不能停留在拼凑碎片新闻的浅薄层面。在王倩看来,“新闻哥”始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自己的“价值观”,团队守着一个底线:在涉及逝者的新闻上,无论多愚蠢也不能吐槽或刻薄评论,这是基本的尊重。

“新闻哥”会指出赴日游客偷马桶盖太丢人;会吐槽大尺度网红直播“没眼看”;会骂假借慈善之名敛财的网络主播太无耻。

曾经有个学生留言:“‘新闻哥’,你越来越像我的辅导员了。”团队成员时常在留言区里看见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身影。王倩说:“如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换个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渠道,也是挺好的。”

(小标题5) 众媒时代的“新闻哥”

在腾讯网副总编辑马立看来,“新闻哥”的成功并不难解释:一是在阅读严肃新闻之余,“换个姿势”读新闻,很有用户市场,尤其是在新闻阅读不断泛化的今天;二是在同类内容产品中,“新闻哥”起步较早,并始终保持了内容品质;三是腾讯新闻客户端快速做到了行业第一,“新闻哥”没理由不红。

马立早期也一度认为“新闻哥”的调性不对,过于调侃,过于迎合。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现在的“新闻哥”越来越扎实。马立认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没有太媚俗”,这是保证“新闻哥”能活到现在而且活得很好的根基。

他曾在腾讯网内部大力推行“全员自媒体”。随着媒体生态的快速演进,内容运营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门户时代的内容编辑,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马立要求团队吸纳一切有价值的自媒体进入日常内容运营体系,同时要求有兴趣有余力的编辑,三五个人临时组合,开公众号。传统编辑们习惯了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运营模式,建立在社交平台之上的公众号到底怎么玩,有门户基因的网络编辑也会犯难。马立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驱动传统门户编辑更快速地进行转型和知识更新。

“新闻哥”是最早一批从腾讯新闻客户端向微信公众平台进军的账号之一。此后腾讯网旗下不断有公众号涌现。“大家”“腾讯科技”“棱镜”“中国人的一天”“VR次元”等,均是业内叫好又叫座的公众号。

除推进内部的内容生产外,腾讯网也致力于内容生态的建立。2016年3月,企鹅媒体平台上线,腾讯豪掷2亿元补贴内容创业者。相比做博客博主、专栏作家的时代,写作者显然获得了更强势的传播渠道,以及更加体面的收入。

作者们逐渐拿到了原创补贴和广告分成,收入高的,能月入5万元。目前,已有大批自媒体入驻企鹅号,开通图文直播、视频直播功能的账号也越来越多。

可能正是因为有了“新闻哥”等公众号的尝试,腾讯新闻才会布下大局。“新闻哥”也跟着2000多万个公众号一起,走进了“众媒时代”。

本文摘自2017年出版的《转合》一书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姓名:
*电话:
QQ/Email:
投资金额:
加盟地区:
留言:

*为必填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 想要加盟煲饭堂,请尽快联系
  • 煲饭堂加盟流程怎样的?
  • 煲饭堂加盟费是多少钱?
  • 煲饭堂有哪些扶持政策?
  • 煲饭堂能实地考察吗?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