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男色消费现象愈发凸显,其背后的男色消费文化正以独特的姿态冲击着社会主流审美价值。随着互联网和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小鲜肉”“花美男”形象不断涌现,成为商业营销和粉丝追捧的对象。男色消费文化强调男性外在形象的精致与柔美,与传统主流审美中对男性阳刚、坚毅的认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文化的兴起促使大众审美更加多元化,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它是否会模糊性别特征、消解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积极元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耽改剧所承载的耽美文化是一种符合少部分受众价值观的亚文化类型,具有着独特的边缘性、抵抗性、颠覆性和风格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文艺观有所冲突会产生冲击。
虽然耽改剧经历了去耽美化的过程,但其内核仍是对男同性爱情的描绘,只不过将这种同性爱情观隐含在人物关系的背后,这与传统的异性恋模式产生了挑战。
如若创作方没有妥善地处理耽美亚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间的矛盾,没有以一种适合普罗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导,那么势必会导致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矛盾和碰撞。
当一些制作方更别有用心的炒作和营销时,会致使受众价值观的紊乱。尤其,对青年受众的价值观的建立和导向会产生错误的影响。
在传统的影视剧中,女性始终充当着身体消费版图中的“被看”地位,而在耽改剧中多元化的男性气质形象被女性所创造,各种想象和改写形成了男性之间的唯美与爱情,并且这种文本类型受到广大耽美群体的热烈追捧,开始逐步颠覆男性的“观看”权力,并将男性推至身体消费版图的中心,开启了以男色主导的消费文化和叙事方式。
女性作为耽美文化的创作者,势必携带着女性群体的欲望诉求。
耽改剧作为女性主义的实践、脱离现实的腐女“乌托邦”,耽美受众通过男性之间的关系来宣泄自身在传统两性关系中压抑的情感和对纯美爱情的想象。
但是,耽美文化这种积极意义是有限的。
尤其在商业利益的加持下“男色”已经不仅仅是对男性身体审美的诉求。女性受众沉溺于男色之中,男性气质审美也在消费文化的强大吞噬力之下被篡改。
不乏出现一些“重口味”“恶趣味”的娱乐消遣,将镜头聚焦于男性身体特写,通过言语或肢体进行挑逗或充满性暗示的行为。
为了满足小众群体的窥视与想象,制作方以一种低俗化、媚俗化的姿态博取大众的眼球。这些套着耽美外衣的低俗艳情猎奇影视剧,营造与主流精神文化相悖的风气。
尤其在舆论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中,更给腐女群体提供了任由自己想象和创作的心仪世界。腐女与普通观众相比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和参与度,她们不止“追剧”而且还“嗑剧”。
对于相关的影视花絮、周边物料等也有着广泛的关注度,而且还有着庞大的粉丝论坛进行话题的讨论、内容的交流、意见的发表。
不仅如此,腐女受众还会进行剧集内容的二次创作,基于理想的人物和关系进行内容剪辑、小说续写、动漫创作等。
因此,腐女群体不但是耽改剧最庞大的受众群体,也是耽美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经过调查,许多的耽改剧受众大多为15—23岁的青年女性受众,她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的阶段。
耽改剧中所建构的以男性角色引发的情感世界,使她们觉得与现实世界的主流观念有所差异,这种新鲜感和猎奇感会使她们长期沉浸于耽美世界中盲目追求同性之间的情感,脱离剧集后仍旧在寻求主观意愿的满足。
对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导致个体性别意识和恋爱观念的模糊与混乱。
尤其,耽改剧中营造的男色消费文化,会使她们过早地进入“饭圈文化”进行盲目的追星和消费。
对于“男男CP”、男性偶像的追捧甚至上升到希望能与明星恋爱的程度,出现了大批的“女友粉”“老婆粉”等粉丝群体。
男色消费归根到底其实是满足我们视觉上的审美需求,耽改剧之所以能如此驾驭男色文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消费主体,一方面是耽改剧契合了女性观众在现实中无法补足的情感审美诉求,另一方面是男色消费带给大众不同以往的审美快感。
当受众沉溺于这视觉盛宴时,变得盲目而又不理性。
满足了情感需求的同时却缺乏了精神思考,耽改剧的文化价值究竟是什么?是“男色消费”?还是“男男CP”的塑造?又或是男性气质形象多元化的推崇?我想这并不是耽改剧的文化价值内涵。
所谓的男色消费、男性气质以及CP的捆绑都是商家从消费者角度所看到的需求,我们不过是被消费文化所控制。
耽美文化是植根于后现代消费语境的文化现象,它极易为消费所裹挟,面对耽改剧的创作和改编,正如《光明日报》所刊发的文章《耽美作品改编盛行带偏大众审美》所指出的:“一方面,理性看待腐女文化,对其中夹带的负面信息加以筛选去除;另一方面,对病态营销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总之,各方均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耽改作品以更加正面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我国耽改剧发展至今确实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影响,其消极影响也远远超过了耽改剧所能带来的积极意义。
其中,耽改剧所彰显出了女性主体意识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经济能力的提升的意义不再成为核心问题,其背后被商业裹挟的消费文化成为了观众的诱导。
耽改剧所存在的问题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官方出手限制,不再任由耽改剧肆意发展。
耽改剧作为影视剧的其中一种类型,其自身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警示创作者在我国影视剧创作发展中所要规避和思考的。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离不开良好的创作环境,但仅凭一方出力是无法构建出良好的影视剧创作环境,这就需要创作方、官方、受众等多方面的配合。
纵览我国所有的耽改剧,能够发现我国耽改剧的质量层次不齐,其实真正出圈能引起热度的剧目屈指可数。
耽美文学因其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许多内容局限于架空世界缺乏严肃性,它的特性决定了这一题材难以承载史诗的、厚重的叙事。
如今影视剧改编离不开一些成熟的IP,可知一部出色的影视剧推出首先就需要在改编、创作方面加大力度。
因此,在选取IP文本时就尽量选取一些贴近历史、贴近现实的文本内容。
在改编时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还要注意对原著名场面的还原,要以内容为王,丰富故事的内容。在影像叙事上多注意细节的呈现,在整个叙事背景下重新建构出一个能够令受众感同身受且身临其境的影像世界。
将整个改编的重心应放到整体内容和所要表达的精神价值上,而不是仅对原著场面和人物的还原和描绘。
在创作方面,制作方要警惕唯颜值至上的选角想法,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仅靠精致的面容,更加依靠的是其出色的演技。
而且演员的选取要注重“德艺双馨”,仅靠颜值演技还不够,还要对演员的道德品质方面做全面的参考。
一个优秀的演员很容易形成“意见领袖”,戏里戏外他的为人处世都是粉丝受众学习的榜样,因此,所选取演员的三观要正,道德品质要经得起考量。
其次,服装道具的运用、场景的布置要得当。服装道具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体现,不仅能展现人物的年龄、地位等,还能把握人物的经历、命运、性格的变化。
场景的布置则是对故事背景环境的交代,场景布置要贴合人物造型,烘托特定的环境氛围,突显人物的塑造。
在后期制作方面,也要精打细磨,无论是调色、配音、特效、甚至是字幕等小的细节方面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精品影视剧的发展更离不开官方政策的导向,无论哪种类型的影视剧都离不开官方的监管与扶持。
在政策方面,从宏观层面把握各类型影视剧的创作内容,加大审核力度。
对高质量的影视剧需予以鼓励,提供其良好发展的生存空间。对内容低俗、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也要抵制到底,不能任其随性发展。
不但对影视剧内容和文化价值本身进行管控,还要对制作方和网络播出平台也要严格把控。耽改剧的畸形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商业利益的推波助澜。
因此,官方应对商业炒作重拳出击,而各大平台也应自查自纠,限制流量炒作以及采用多种手段制造话题,对迎合观众来推动观众感性消费,加快流量变现,一切只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平台要给予处罚和管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