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从怀化走出去、在天南地北大展身手的杰出人物中,邓兴旺格外引人注目。他正于山东的农业科研领域描绘着宏伟蓝图。邓兴旺怀揣着对农业科研的热忱与执着,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积极探索。农业科研并非坦途,需应对诸多挑战,但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不断突破。他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山东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邓兴旺在山东“农研”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农业科研领域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邓兴旺,山东“农研“展宏图
文/图 陈甘乐
(邓兴旺近照)
金秋十月,第四届全国植物光生物学大会在山东潍坊峡山湖畔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举行。来自全国34所大学、19家科研机构、3所国外科研机构(2个国外大学、1个国外研究所)的223名正式代表、160多位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旁听者参加本次大会。
此届大会,36位国内外专家应邀作专题报告,5位青年专家为大会青年科学家论坛作主旨报告。该大会也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注册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全国植物光生物学大会选择距离北京甚远的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举行?通过实地采访、网络搜索、互联网链接,种种声音和迹象表明,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怀化沅陵籍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挥师山东,带领科研团队扎根潍坊,实实在在科研农业所创造的奇迹……
共建协议,北大现代农研院落户山东潍坊
严格地说,位于潍坊市峡山区峡山湖畔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
对于邓兴旺教授来说,建成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
早在2013年,邓兴旺教授就在全国各地考察有山有水、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广袤田地,作为他心目中的“首选地”来实现他让农民富起来的科研梦想。
——2015年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邓兴旺教授和他的专家团队选中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水库上的“风水宝地”。
——2016年7月10日,邓兴旺教授促成山东省政府、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北京大学三方在以色列签署共建农研院的备忘录。
——2017年8月18日,山东省政府和北京大学正式签订农研院共建协议,并于2018年6月15日启动农研院园区建设。按照相关政策,新设立的农研院配备180个事业编制,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邓兴旺院士担任院长。
——2021年7月5日,以农研院为核心依托单位的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获批设立。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山东省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建成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或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为目标。按相关规定,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邓兴旺院士担任主任。
——2021年7月10日,农研院正式搬入新院区。
——2022年1月5日农研院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截至目前,农研院占地20公顷,已建成7.1万平方米的房屋设施,包括科研综合楼、接待中心、会议中心、餐饮中心、高级专家公寓、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等,可容纳500人进行科研学习。
据了解,北大现代农研院,还配备了冷冻电镜、全套质谱分析系统、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建成了约13.33公顷的转基因基地、约44公顷的育种基地、24公顷的南繁基地、3公顷的中试大棚、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61间植物生长室、冷冻电镜室、质谱室、细胞间、大数据中心,均已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北大现代农研院在潍坊市政府、峡山区管委会支持下,新增2万平方米凤栖研发中心作为办公科研及住宿空间、凤凰山后30.87公顷农用地作为科研用地。
“新建成的农研院和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重点聚焦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引领性、平台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创新策源地。”邓兴旺介绍情况时说。
(资料图片:绿水青山中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率先垂范,全天候坚守潍坊科研农业阵地
一张办公桌,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墙书柜,一墙人物肖像图片,一盆绿色植物,一窗峡山水库风光,不难看出邓兴旺教授安家落户潍坊,立志中国农研大手笔、中国农业腾飞的情怀。
“邓兴旺,1962年10月出生怀化沅陵,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邓兴旺教授在中园农业研究专家排名中靠前。
纵观邓兴旺2000年之前,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后在植物生物学家梅镇安指导下攻读硕士;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提前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生命科学基金会的博士后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生物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副教授、终身正教授;获得总统青年教师奖的人生履历,邓兴旺教授是一位公认的“象牙塔”式的科研人才。
邓兴旺教授从2001年担任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辞去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教职,全职回国筹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获得《自然》杂志杰出导师奖……之后,会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铁饭碗”的身份,离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而下海山东,开创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跨地域发展现代农业研究的先河。
通过将近10年的锲而不舍努力,邓兴旺、黄季焜两名院士团队、张兴平、徐云碧等13名国家级人才团队和广大科研人员,做到了研究领域为植物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 植物非编码RNA功能,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水稻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
“守望田野,邓兴旺教授和科研团队扎根潍坊,运用杂交水稻第三代育种技术,育种变得更加具有可控性。”这是一种肯定邓兴旺教授做法的声音。
“来山东,本身就说明邓教授确实是想为农民干实事,如果他不是为了全中国农民,那他可能就会跑到家乡怀化去了。邓教授始终认为,给家乡做农业只是一个小情怀,大情怀还是要为国家研究农业,插上中国农业腾飞的翅膀做贡献。”这种声音更是对邓兴旺教授选择山东潍坊做农研的普遍认同。
“我和邓教授是在一次杭州千人计划的活动中认识的。说实话,在北京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是不需要农业田地的,有实验室就可以了,但要真正做农业研究,实验室还是蛮有难度的。邓超教授放弃养尊处优北京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偏远山东潍坊实地研究农业,我很钦佩。”“俗话说,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靠潍坊。因为山东农业的体量很大,既是第一个超过1万亿的省,又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策源地,邓教授和我们选择山东潍坊无怨无悔。”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平台主任张兴平如是说。
(资料图片: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门)
科技创新,农研院已成为现代农研一面旗
作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掌门人,邓兴旺教授和他的专家团队、深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盯区域发展需要,围绕现代农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重要性。
可喜的是,经过短短几年的科技创新,农研院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式科创体系。
一是突破小麦增产“卡脖子”技术攻关,抢占了主粮作物国际前沿技术制高点;二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除草模式,为国家“稳粮增豆”的重大战略做出了新贡献;三是瓜果蔬菜经济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取得可喜成效;四是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成果累累;五是智慧农机方面首创智能杂草识别新算法。
在成果转化方面,邓兴旺带领的科研团队,建立成果转化领导小组,截至今年9月,4项西瓜品种、5项盆栽番茄品种、新型作物抗病节水诱导剂(SCIC)等8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在平台建设方面,邓兴旺带领的科研团队,已取得“潍坊乡村振兴样板”、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以色列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高等教育机构特拉维夫大学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先后与山东农大、农科院共建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山东玄康种业共建山东省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等。
在对外交流方面,邓兴旺带领的科研团队,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与国际国内农业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广泛合作交流关系,与正大集团等30多家国际国内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合作意向,与特拉维夫大学、清华大学等20家大学及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联合培养学生、访问学者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社会服务方面,邓兴旺带领的科研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农科开放月”系列活动。通过院校研学、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农业科技知识、共享科研成果,开设分子育种研修班,举办潍坊市各种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全市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努力发展,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院
“让农民少一点辛苦,多一份收入。”这是邓兴旺教授的座右铭,更是一位科学家情怀中国农民的至理名言。
“作为农业科学家来说,中国农业的情怀很重要。我觉得一个人在哪里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科研的性质,对科研的态度。对想做事的人来讲,就是情怀和责任,否则的话也没有必要去做。”邓兴旺教授感言自己是一个农研大情怀的人。
“当然,在北京大学科研工作、学习生活,社交圈子,跟朋友相聚,都要方便些,至少不要坐两个多小时高铁,来回奔波。尽管这样,但我还是要舍小家求大家,把下定决心要做的农研大事做好。”邓兴旺实话实说。
对于邓兴旺教授,了解他的领导、同事,朋友,都为他执着的精神,旗帜鲜明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由衷钦佩,并感到自豪。
“全力以赴,以小麦杂交育种技术为突破口,解决世界第一大主粮的“芯片”问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全力以赴,以满足人民美好健康生活为目标,聚焦农业新业态,培育果蔬新品种,解决我国种子攻坚战中的卡脖子问题。”谈到农研院今后发展规划,邓兴旺教授的话语铿锵有力。
“我们的目标,还要筛选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通过路演、宣传等多线模式进行成果推广与转化,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健全优化创业人才造血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科技成果落地的潜力。”邓兴旺教授信心百倍。
“我们的目标,还要紧密配合“三个模式”的战略发展定位,探索出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互促共生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潍坊乃至山东及全国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库支撑。”邓兴旺教授干劲十足。
“我们的目标,更要在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与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际知名大学的联合人才培养,争取5年内成为国内农业研究的高地,10年内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院。”这就是邓兴旺教授山东“农研”展宏图的铮铮誓言。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