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这片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土地,近日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一具神秘干尸的出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警方经过一番细致侦查后,结果令人大为震惊——这竟是失踪长达58年的志愿功臣。在那遥远的年代,无数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不应被遗忘。罗布泊恶劣的自然环境,似乎成为了这具干尸漫长岁月的守护者。这一发现,不仅让一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英雄的缅怀和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深思索。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2016年10月份,三名探险爱好者一起走进了神秘的罗布泊,茫茫黄沙中三人一边疲惫地行走一边寻找心仪的石头,随着一阵黄沙吹过,三人放下遮挡双眼的手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一片黄沙地中有一个人形依稀可见,三人吓了一跳以为碰到遇险的人,于是便小心翼翼地上前察看, 没想到躺在地上被黄沙淹没的并不是遇险的活人,而是一具白骨森森的尸体。
三人的探险之旅被这一意外打断,立马拿起手机联系了当地公安局上报此事,没过多久公安局副局长唐拓华亲自带队来到了干尸现场对其进行鉴定。
干尸是男性,在黄沙中半掩半露,上身穿着一件蓝色的棉衣,下身则是一件棉布裤子,脚上穿的是一双黄色皮鞋,衣服为五六十年代的款式,根据目测干尸的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
经过岁月风沙的侵蚀,尸体已经呈现白骨化,尸首的旁边的帆布包是唯一可以证明可能尸首身份的东西,公安民警小心地打开了帆布包,里面装有一个老式手电筒、防风镜、报纸和几封信件。
为了确定干尸的身份和生前遭遇,公安民警从报纸和信件上努力搜索着线索,经过查看民警发现已经泛黄的报纸出版时间为1960年9月13日,报纸名称则是洛阳日报。
加上干尸身上的衣物等线索, 警方确定干尸死亡的时间为1960年9月到1962年的4月
信件中的收信人只有两个,那就是“邓光学”和”李中华”,因此可以确定死者名字就是其中一个,信件中的很多字迹都模糊不清,其中有一句“父亲崇山,喜爱蔬菜”依稀可见。
另外关于和死者有关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信件中出现最多的地址四川省中巴县,另外一个就是洛阳,警方先从洛阳开始调查,洛阳方面通过查询历史资料发现当年驻扎在洛阳的地质勘察队除了洛阳之外并没有去过其他地方。
于是警方又联系四川省中巴县警方进行调查,经过中巴县警方详细寻找之后终于找到了线索, 在1958年有一名叫做李中华的年轻人失踪,家人因此报案,直到现在都没有李中华的任何消息。
当地警方立即找到了李中华的弟弟李中福,当李中福见到死者的衣服和信件后坚定地说道此人就是自己的哥哥李中华,并且当场激动地热泪盈眶。
因为李中华在1858年失踪后一直没有消息,全家人都都沉浸在这一悲痛中,自己的嫂子邓光学独自将孩子带大,直到现在都还在等丈夫李中华回来。
随后警方找到了邓光学, 当已 经年迈的邓光学听到警方带来的消息后泪流满面
后来经过别人介绍,李中华和邓光学相识结婚,婚后一腔热血的李中华和妻子商量后报名参军,解放战争胜利以后李中华回来了,曾经怀孕的邓光学也为小家添了新成员。
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中华再次被召集回部队,这次战争中李中华被子弹打中腿,此后李中华在家里找了个工作安静地生活,后来突然有一天李中华告诉妻子组织安排了工作,但是要外出。
邓光学支持丈夫的决定,亲自给李中华做了蓝色的棉衣, 后来李中华往家寄过几次钱,但是从1958年开始李中华再也没有了消息。
1958年左右,中国为核试验选址,几支队伍秘密奔向罗布泊, 从时间和线路上来看李中华很有可能就是核试验选址的志愿者之一,
最后李中华的尸首被女婿和亲戚等人从青海带回,孤独了大半生的李中华终于和妻子家人团聚了,为了祖国奉献全部的英雄李中华终于可以安心地长眠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