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作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教义内涵。它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着重于对佛教戒律的阐释、践行与传承。律宗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印度,后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壮大。其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戒法体系,涵盖比丘戒、比丘尼戒等,为修行者提供了清晰的行为准则。律宗强调通过持戒来规范身、口、意三业,从而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解脱。在佛教发展历程中,律宗不仅对僧团的管理与修行起到重要规范作用,也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
律即戒律,为戒定慧三学之首。律宗是以研究和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而制定戒律,由优婆离诵出律藏。中国律宗正式建宗是在唐代,实际创立者道宣法师是第九祖,前有昙无德、昙柯迦罗、法聪、道覆、慧光、道云、道洪、智首八祖。律宗又有南山律宗、四分律宗等名称。
终南山北麓净业寺,道宣法师创宗弘法于此,律宗祖庭
一
曹魏嘉平年间,印度昙柯迦罗在洛阳译出《僧衹戒心》,立羯磨法创行受戒,朱士行依律受戒为汉比丘第一人。后有高僧译出《法藏部羯磨》《摩诃僧祇律》《十诵律》等律藏。北魏孝文帝时法聪传道《四分律》,至后继弟子道宣专研律学,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比丘尼钞》等五大部律,自此形成宗派,称律宗或四分律宗,又因创宗者道宣法师居终南山创立戒坛、制定佛教仪理制度,故又名南山宗或南山律宗。
同时弘扬《四分律》的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西太原寺东塔怀素,分别开创门派称为相部宗、东塔宗,史称律宗三家。律宗各家互有争执,嗣后相部宗、东塔宗逐渐衰微,只有南山一系传承独盛,绵延不绝。
律宗祖庭净业寺
二
律宗创始道宣(596~667年)俗姓钱,唐吴兴(浙江湖州)人,是中国佛教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与同在终南山的医学家孙思邈有很深厚友谊,并参加玄奘译经活动。主要著作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等,书内收集丰富历史资料,为研究中国佛教乃至思想史、文学史都可谓之重典。
道宣法师把戒分为止戒、作持两门。止戒即诸恶莫作,共比丘250戒、比丘尼384戒;作持为诸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规定。律宗教理分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个方面。戒法即戒律,是通往解脱的重要途径;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所生领受在心的法体,即通过戒律行为防非止恶,为律宗核心义理;戒行指持戒实践;戒相指持戒人模范守戒的威仪相状。
宝华山隆昌寺,始建于南朝,距今1500年,奉敕律宗道场
北京法源寺,清雍正帝诏福聚律师住持,弘法律宗
三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鉴真在日本都城奈良东大寺筑坛传戒、弘扬戒律,为日本有律宗之始,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
元明之际,律宗衰微几至无闻,明末至清律宗又得重兴,如馨、寂光等在金陵宝华山建律宗道场,传读体戒润,著作甚多。其中福聚法师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诏入京,住持法源寺,大弘律宗。
民国时期弘一大师为最出名的律宗法师,最早将西洋油画引入中国,中年入佛门,一心精研律学,成为律宗高僧。
日本奈良东大寺,唐高僧鉴真在此设坛授戒,建筑距今1200年
民国律宗名家弘一大师李叔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