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七月十四这一天意义非凡,它就是当地的中元节。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广西的七月十四独具地域特色。在这天,桂地处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大街小巷中,人们精心准备各种祭祀用品,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家庭里,长辈会带着晚辈一起制作传统美食,像鸭子就是不可或缺的节日佳肴,这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而且,从城市到乡村,各种祭祀仪式有序开展,既有庄重肃穆的一面,也有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景。广西七月十四的中元节,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
锡杖叩开生死路,奈何桥下群鸭渡。
农历七月十四,是广西地区的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与全国大部分地方七月十五过节不同。七月十四在广西的地位大概仅次于春节,在风俗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吃鸭子了。
一个传承了千年的节日,当然不会只停留在口腹之欲上。中元节的意义,主要还是慎终追远,纪念先人,这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息息相关。
广西的中元节,对于有新逝家人的家庭最为重要。在农村地区,如去年中元节至今家里有过世的亲人,这一年的中元节前几日,要买齐各种香烛纸蜡、纸房子纸汽车纸手机等纸扎祭品,备齐三牲酒饭,请逝者开丧时掌坛的师公——或道公、僧公——到家中作法,待师公摇着法铃念诵完经文后,就把纸扎在门前付之一炬,最后把灰烬装好,倒到河中,据说烧掉的祭品就能顺着水流送给阴间的亲人。
关于吃鸭子的习俗,传说也与此有关,鸭子懂水性,到了冥界奈何桥下忘川河,送去给家人的祭品,还需这会水的扁毛畜生驮过河去。想来也是,中元节鬼门大开,这奈何桥上必定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交通拥堵如节假日的高速路,物流走水路当然是最快。
另外,家中亲人还没有二次葬的,七月十四前几日还需要找一天去上坟,这个风俗在春节前也需要完成。二次葬,在广西土葬地区普遍流行,即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埋葬,又称“迁骨葬” 、 “洗骨葬”、“捡骨葬”、“拾骨葬”、捡金、收骨等。
到了七月十四那天,农村的每家每户都要举行家祭——备齐三牲、香烛,祈求祖先的保佑,然后便是全家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当然,饭桌上肯定是少不了鸭子的。
中元节,广西人桌子必少不了一道鸭肉菜肴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