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网 |移动站| 招商名企 广告合作:13123*12312 全国服务热线:130*1234567 客服QQ:207179833
餐饮加盟
奶茶加盟 汉堡加盟 麻辣烫加盟 火锅加盟 甜品店加盟 咖啡加盟 串串香加盟 炸鸡店加盟 面包加盟 酸菜鱼加盟 鸡排加盟 烧烤加盟 糖水加盟 特色餐饮加盟 特色小吃加盟 铁板烧加盟 土豆粉加盟 新奇特餐饮 湘菜加盟 小吃加盟 小吃车加盟 小笼包加盟 小龙虾加盟 西餐加盟 西式快餐加盟 休闲食品加盟 鸭脖加盟 羊蝎子加盟 鸭血粉丝加盟 饮品加盟 鱼火锅加盟 早餐店加盟 中式快餐加盟 自助火锅加盟 石锅拌饭加盟 刨冰加盟 煲仔饭加盟 包子加盟 便当加盟 冰淇淋加盟 冰糖葫芦加盟 披萨加盟 茶餐厅加盟 茶馆加盟 炒货加盟 茶叶加盟 重庆小面加盟 酸奶加盟 贡茶加盟 大米加盟 蛋糕店加盟 刀削面加盟 豆浆加盟 饭团加盟 夫妻肺片加盟 干锅加盟 糕点加盟 锅盔加盟 韩国料理加盟 日本料理加盟 果汁加盟 肉蟹煲加盟 黄焖鸡米饭加盟 馄饨加盟 煎饼加盟 鸡公煲加盟 进口食品加盟 筋头巴脑加盟 烤鸡加盟 烤肉加盟 烤鸭加盟 烤鱼加盟 烤猪蹄加盟 快餐加盟 拉面加盟 凉茶加盟 凉皮加盟 零食加盟 卤菜加盟 麻辣香锅加盟 冒菜加盟 焖锅加盟 面馆加盟 面食加盟 调味品加盟 米线加盟 牛排加盟 牛肉饼加盟 牛肉面加盟 牛肉汤加盟 巧克力加盟 热干面加盟 热狗加盟 肉夹馍加盟 砂锅加盟 烧鹅仔加盟 石锅鱼加盟 寿司加盟 水饺加盟 熟食加盟 酸辣粉加盟
母婴加盟
儿童乐园 婴儿游泳馆 奶粉加盟 童车加盟 玩具加盟 母婴用品加盟 儿童摄影加盟 月嫂加盟
珠宝加盟
黄金首饰加盟 水晶加盟 玉器加盟 钻石加盟 银饰加盟 彩宝加盟 珍珠加盟
女性加盟
彩妆加盟 化妆品加盟 护肤品加盟 美容美发加盟 美甲加盟 美容院加盟 女性项目 手工皂加盟 卫生巾加盟
教育加盟
早教加盟 少儿英语培训加盟 幼儿园加盟 电脑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 作文培训 体育用品加盟 艺术培训 潜能培训 特长培训加盟 写作培训 学生用品加盟 机器人教育培训
饰品加盟
仿真花加盟 发饰加盟 工艺品加盟 家居饰品 精品饰品 民族饰品 女性饰品 情侣饰品 饰品店加盟 饰品加盟 十字绣加盟 手表加盟 眼镜加盟
家居加盟
床上用品 净水器加盟 家居装饰 窗帘加盟 整体厨房 衣柜加盟 橱柜加盟 卫浴加盟 电器加盟 家纺加盟 家具加盟 家居用品加盟 洁具加盟 节能灯加盟 空调加盟 楼梯加盟 墙纸加盟 热水器加盟 生活馆加盟 桶装水加盟 鞋柜加盟 led灯具加盟 装修加盟 布艺加盟 厨房电器 灯饰加盟 房产加盟 汗蒸房加盟
建材加盟
背景墙加盟 瓷砖加盟 吊顶加盟 地板加盟 门窗加盟 木门加盟 涂料加盟 砖厂加盟 集成墙板加盟
服装加盟
女装加盟 童装加盟 男装加盟 内衣加盟 运动服装 衬衣加盟 皮具加盟 箱包加盟 品牌服装 女包加盟 户外用品 家居服 裤业加盟 牛仔加盟 情侣装 亲子装 染衣加盟 少年装加盟 睡衣加盟 丝袜加盟 T桖加盟 休闲装 孕妇装 羽绒服加盟
汽车加盟
汽车美容 汽车维修 电动车加盟 洗车加盟 汽车4S店加盟 补胎液 节油器 汽车零部件 轮胎加盟 汽车导航 汽车用品加盟 汽车装饰 汽车项目 润滑油加盟 停车场系统 洗车器 汽车租赁连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南 > 创业问答 > 乔四暴打军区司令儿子?1949年70岁老农看报,指着军区司令称“这是我儿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36加盟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乔四暴打军区司令儿子?1949年70岁老农看报,指着军区司令称“这是我儿子”
更新时间: 2025-03-12 03:07 作者: 36创业加盟网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流传。“乔四打军区司令儿子”曾是在民间有过不少传闻的事情,乔四恶名昭著,行事嚣张,不过其与军区司令儿子之间所谓的冲突,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也凸显了当时社会治安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另一个故事同样引人深思,1949年,一位70岁的老农民在看报纸时,竟指着上面的军区司令说“这是我儿子”。这简单的话语背后,蕴含着多少岁月的沧桑和亲情的牵挂,一位平凡老农培养出军区司令儿子,其中有着怎样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

70多岁老人的寻亲记

1949年,解放军陆陆续续解放全国,报纸上都是各地解放的喜报。8月份开始,解放兰州的战役打响,兰州是西北要道,是解放西北、打通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最为关键的一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展开激烈争夺。

兰州战役从开始起就备受关注,报纸上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河南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看报纸,看见兰州战役中一位军区司令员特别像自己儿子,拿出放大镜对着报纸仔仔细细地确认,怎么看怎么像。

这位老人叫许子贵,儿子叫许德华。1926年许德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去从军,混战中和家里断了联系。几年后,老人在报纸上看到,儿子被处决了,悲痛欲绝。

时隔20多年,再次看到了儿子的消息,许子贵心情极为激动,四处打听这张报纸上司令员的下落。他一定要亲自确认,不然心中总惦记着。

许子贵一路找人,惊动了当时驻扎在湖南的四野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萧劲光见了老人,听他说了事情的始末。老人有个儿子,早早离开家参加革命,战乱年代音讯传递不畅,尤其湖南老家被切断了通信,两边就断了联系。

湖南解放之后,各地解放的消息不断传来,前几天碰巧看到一张报纸,报纸上报道了兰州解放的消息。其实老人没读过书,认识的字没几个,但报纸上的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位精精神神的中年军人。

许子贵怎么看怎么感觉照片上的人像自己的儿子,可是自己的儿子不是20多年前就因为参加革命被处决了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也为了确认照片中的司令员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儿子,老人踏上了寻亲之路。

老人已经70多岁了,不像年轻人那样体力好,家中也并不富裕,出门基本就靠两条腿,辗转几次,好不容易从乡下到了长沙。到了长沙又打听到省城军管会的地址,到大门口询问。

湖南省军管会大门口两边站着卫兵,表情严肃,身上背着枪,许子贵老人看着有些犹豫。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对卫兵说:“同志,我来找我儿子五伢子。”

许子贵紧张之下,不小心就将儿子的小名叫了出来,卫兵一时愣在当场。老人见卫兵不说话,就从身上掏出皱巴巴的报纸,指了指照片上的人,说:“这个好像是我儿子,他叫许德华。”

卫兵仔细看了看报纸,报纸上首长的名字并不是许德华,而是许光达,而且自己也并没有听说过这位首长的名字。虽然卫兵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上级,一级一级上报,最终惊动了兵团司令萧劲光。

萧劲光一开始也没搞清状况,但还是决定接待这位老人。交谈间,见老人很是确信报纸上的司令员就是自己儿子,于是准备核查一下,给中央军委发了一份电报。

没过多久,萧劲光接到中央军委回电,老人口中的许德华就是许光达,现在正在兰州打仗呢。萧劲光赶快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许子贵老人,两人都非常高兴。

远在兰州打仗的许光达也收到了消息,失散多年的父子两终于又联系上了。不过由于战事紧急,许光达暂时抽不出空来回家,只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交代了这些年的经历。(许光达的经历后面再详细说)

1950年,许光达抽出时间回了一趟老家,这才见到了阔别20多年的老父亲。由于工作事务繁多,许光达这次回家也并没呆太久,陪了父亲几天,就返回北京。之后父子俩常常通信,许光达每年也会给父亲、哥哥们寄一些生活费。

萧劲光

1957年许子贵老人去世,许光达在北京接到消息,悲痛不已,本想立马回家奔丧。冷静下来感觉不妥,先不说手里的工作一大堆,一旦回去必然惊动地方领导们,还要劳民伤财大办葬礼。思前想后,许光达决定让自己的老部下回去帮忙安葬最为稳妥。

就这样,许光达为革命奉献了一生,错失了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但他心中是时时怀念父亲的。

许光达和妻子走散10多年,和父亲走散20多年的经历

1914年,许德华6岁,刚好到了上学的年纪。可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又多,能吃上饭就很不错了,根本没有闲钱上学。许光达非常羡慕能上学堂的小伙伴,空闲时间偷偷跑到学堂窗户下面偷听。

给学堂代课的老师叫邹希鲁,许德华和妻子结缘,就和邹先生有关。邹先生一向怜惜弱小,又被许德华坚持学习的精神感动,放任许德华在外面听课。这一年冬天,气温降得快,外面寒风呼啸,许德华在窗外冻晕过去。

许德华醒来发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邹先生在旁边。邹先生问他:“你喜欢读书,怎么不来学堂呢?”

许德华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过了一会才回答:“邹先生,家里没钱。”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接着一发不可收拾地大哭起来。邹希鲁看了,心中也十分酸楚,悄悄掉了几滴眼泪。

邹希鲁收拾好心情,安慰小萝卜头许德华:“如果你想学,我可以免费教你。”

从此两个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许德华跟着邹希鲁读书到13岁。1921年,许德华考上了长沙师范学院,邹希鲁同时也被调到这里教学,两个人的缘分还真是不浅。

当时长沙师范学院的校长是孔昭绶,下面的教员有徐特立、杨昌济等等,教学风格民主开放,为学生们带来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毛泽东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并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可以说长沙师范的学习经历,对毛泽东的影响是深远的。

许德华来到长沙师范读书,和毛泽东一样,在一群老师们的引领下,也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2年,邹先生家中突发变故,家中要分家,无法安顿自己年仅9岁的女儿邹婧华,于是带着礼品和女儿找到了许德华的父亲许子贵。

邹希鲁和许子贵商量,看能否为许德华和邹婧华定下亲事,并将邹婧华暂时养在许家,等两个人长大再完婚。许子贵对儿子的恩师十分敬重,许德华也愿意接受恩师的安排,于是邹婧华就留在了许家。

许家家中也有个小女儿,小名叫桂娃子,比邹婧华小不了几岁,两个人朝夕相处,感情处得不错。许德华则继续在长沙师范读书,1925年许德华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黄埔军校第五期继续深造,学习炮兵知识和指挥知识。

因为命令下达的突然,许德华也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踏上了新的旅程。直到1928年,他才回家,在父母的催促下和邹婧华完婚。

起初20岁出头的许德华并不想成婚,他一心参加革命,明白自己必将东奔西走,邹婧华跟着自己居无定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况且老师家中已经度过难关,前几年将邹婧华接回身边了。

许子贵一直劝说儿子,夸赞邹婧华处处都好,还是许德华恩师的女儿,能嫁给许德华,是家里的福气。许德华这才和邹婧华结婚,新婚之夜,两个人坐在床边谈心。

许德华和邹婧华实话实说:“我是个四处奔波的穷光蛋,你嫁给我恐怕没什么安生日子过啊!”

邹婧华则表示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且还说:“你不用担心,我能自己养活自己。”

谁知道两人新婚才10天,就要面临分别。邹婧华的姐夫在长沙警备队是个小头目,内部传出许德华是共产党的消息,将要对他进行抓捕。于是赶快将消息送到邹婧华这里。

邹婧华心中有些害怕,但还是强自镇定给丈夫收拾包袱,趁着天黑送许德华离开。许德华心中觉得对不起新婚的妻子,在妻子耳边轻轻说:“你多保重!”

邹婧华红了眼眶,对许德华说:“放心地走,我等你回来。”结果两个这一别,就是10年之久。

顾不上离别的伤感,许德华一路从浏阳河渡口乘船,逃亡到清河县。

他的恩师、现在也是岳父邹希鲁在清河县当县长,许德华为了掩人耳目,就改名为许光达。

而且考虑到家里人的安全,许光达也不敢往家里写信,暂时斩断了和家里的联系。

在清河县有恩师照顾,许光达当上了警察局局长,也算如鱼得水。可惜好景不长,许光达清理关押的犯人,释放了很多饥民和政治犯,触了上级领导的眉头。这事闹大了,不仅自己在清河县再无容身之地,更是害得恩师邹希鲁也被罢免。

邹希鲁只得再返回长沙谋生路,他将清河县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女儿邹婧华,担心女儿接受不了打击,还将女儿接回家住了一阵子。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讯非常糟糕。一天邹婧华在报纸上看到了许光达的名字,大标题是“处决一批共产党”。

邹婧华接受不了打击,在外头的树枝上上吊,幸亏邹希鲁反应快,将女儿从绳套上抱下来。后来,邹婧华收到了一封许光达从上海寄来的信,才得知许光达没死,而是继续搞革命,无法回家。

又过了几年,国内打仗打得更凶了,许光达也再没给邹婧华写过信,很多人都认为许光达死在战场上了,就连他的父母也是。但邹婧华不信,邹婧华坚信许光达还活着。

这段时间,许光达加入了红军,在一次战争中受伤严重,远赴苏联治伤,还在苏联学习了几年。1938年,许光达才回国,到达延安,被任命为抗大训练部部长。他也想给家里写信,但延安通信被封锁,很难向湖南送信。

1938年的许光达已经30岁了,而且在党内任职很被看好,不少人都给他介绍对象,他一直记着家乡的妻子,推拒了所有人的好意,一心工作。这一年,徐特立去看望邹希鲁,正巧见到了邹婧华,见老朋友的闺女聪明伶俐,就问她愿不愿意去延安抗大读书。

邹婧华虽是女子,但也有一颗革命的心,愿意为祖国做贡献,高高兴兴地和徐特立说愿意去抗大读书。许光达翻看抗大报名表的时候,看到了妻子邹婧华的名字,赶紧让人去打听。

邹婧华带着许光达的小妹桂娃子踏上求学之路,两个女孩子一路从长沙到延安,不知吃了多少苦。幸运的是安安全全地到达了目的地,夫妻两人相隔10年,终于在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再次相见了。

第二天许光达带着邹婧华去见了毛主席,毛主席祝贺两个人团圆。很快安排了邹婧华入党,夫妻两个殊途同归,共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炸断了湖南的通信设备,许光达夫妻两个一直没能给许子贵寄去一封信。实际上许光达给父亲寄过几次信,但由于通信中断,信都没到许子贵手中,老人一直以为儿子死在战场上了。

这才导致了“报纸事件”的发生。

建国后,许光达的两个兄弟来北京寻亲

1960年,河南安阳火车站站内,有个小伙子蹲在地上卖香烟。小伙子穿的破破烂烂的,身体看起来有点浮肿,是那种饿出来的浮肿,他的叫卖声有气无力,低低的声音只有周围一圈才听得清。

和小伙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手中拿着的十几包香烟,清一色的进口香烟,包装精美,外面都包着一层薄薄的塑料膜。这样奇怪的组合,引来不少乘客的围观,慢慢围成一个圈,但没有一个人上前买烟的。

眼看人越来越多,但没人买烟,小伙子收拾了东西就准备走,却被围起来的人群挡了路,寸步难行。周边看热闹的人说起风凉话,怀疑小伙子的烟是偷来的,还有人跑去报了警。

没一会警察局派来公务人员来,先疏散了一大群人,随后询问小伙子是怎么回事。小伙子支支吾吾的不愿意说明实情,警察只好将人带回了警察局,慢慢问。

小伙子想着蒙混过关,顾左右而言他,警察搞不清实情坚决不放人。小伙子无奈之下,才道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而这件事的真相,让在场的几个警察大受震撼,这个小伙子是开国大将许光达的六弟,他手中的烟也是许光达送的。

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59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作物收成大减,吃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首要问题。第二年,干旱的情况没有得到缓解,普通人家吃不饱饭成为常态。

许光达老家旱情严重,家里两个兄弟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商量一番,决定到北京投奔许光达。若非万不得已,两兄弟也不想麻烦许光达,但家中生存情况堪忧,只能来北京找兄弟想想办法。

两个人以为许光达是大将将军,生活应该会好很多,哪知道来了的第一顿饭,就是一盘青菜加一盘黄豆。当然,两个人从湖南大老远跑到北京,早就饥肠辘辘了,顾不上多说,填饱肚子要紧。

兄弟两个吃饱饭,和许光达、邹婧华夫妻两个说话,才得知许光达并非不舍得拿好东西招待他们,而是家里确实就有这些。许光达虽然是大将,但并不搞特殊,家里的饭一向朴素,能吃饱就好。

而且组织上这几天刚刚下达了指令,不允许高级军官的亲属都来北京投奔,两个人要尽快回到长沙老家去。四哥许德富乍一听这个消息,心中就有些不高兴,大老远来一趟,才呆了1天,就要被赶回去。

晚上许富德躺在床上,想着该怎么办,他不想兄弟为难,但家里的情况,再饿下去真有可能饿死。思前想后,还是想去找许光达说说情,让他和六弟在北京多住两天,再考虑怎么解决家里的事。

想到这里,许富德直接下了床往许光达的房间走,走到门口,看见房间里还亮着灯,有隐隐的说话声传出来。邹婧华对许光达说:“让四哥和六弟待两天再走吧,六弟年纪小,还在长身体,全身都饿得浮肿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许光达内心也非常煎熬,组织上有命令,他是将军,必然要起带头作用,坚决服从。但看到自己两个兄弟这样,他心中也不忍让人立马就走。

门外的许德富听到这番话,心中愧疚,刚刚还埋怨许光达不帮衬两个兄弟,实际心中都有为对方考虑,也都有各自的难处。平复一下心情,许德富走进房间,和许光达说自己和六弟明天就走,不搞特殊,也不让兄弟为难。

第二天众人分别前,一起吃了一顿饭,许光达还将家中的粮票和钱给四哥和六弟带上。此外,他还拿出了出国访问时带回的几包进口香烟。

火车上,六弟徐德强想着,香烟虽然贵重,但现在更要紧的是粮食,他把香烟卖了换点钱,再尝试看看能不能多买些粮食带回家。

所以就发生了“香烟事件”,在警察局调查的时候,许德强由于长期饥饿,病倒了,送进医院也无济于事。许光达在弟弟生命的尽头见了他最后一面,心中充满悔恨,但六弟徐德强只是和他说了一句:“五哥,我给你丢脸了。”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姓名:
*电话:
QQ/Email:
投资金额:
加盟地区:
留言:

*为必填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 想要加盟煲饭堂,请尽快联系
  • 煲饭堂加盟流程怎样的?
  • 煲饭堂加盟费是多少钱?
  • 煲饭堂有哪些扶持政策?
  • 煲饭堂能实地考察吗?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