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军评定出36位军事家,这一评定是对那些在革命战争、军队建设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者的高度肯定。然而,在评定之后,有老干部致信中央,提出还漏了一人。此消息一出,引发诸多关注与讨论。很多人也不禁会思索,这36位军事家当中是否有人不够格呢?评定军事家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军事指挥才能、战略眼光、对军队建设的贡献等。而那位被老干部提及的“漏网之人”,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功绩与经历,值得其写信力荐,这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上世纪8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中央军委审定,我军评选出了一批军事家,最初是33位,包括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等人,正式出现在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90年代又增选了3位,分别是黄公略、方志敏和刘志丹,这就是我军36位军事家的由来。
军委这样评定自然有其道理。如果当年就有互联网,让广大军迷投票评选的话,36位军事家的名额可能不够。早在1996年,一位离休老干部、原外贸部部长李强给中央写信,认为评选的军事家漏了一人。李强提议增补的是我军杰出的老前辈彭干臣。
彭干臣,曾用名彭干成,彭耐寒,黄春山,矿涛,1899年生于湖北英山县落令河,兄弟四人,彭干臣排行老三。父母是佃农,勤俭持家,勉强供得起孩子读书。彭干臣上过学堂,后来又到当地一位留学日本回乡的老先生开办的学馆学习两年,1919年考上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即安庆一师。
安庆旧照
受五四运动风潮影响,安庆一师成了安徽学生运动的中心。彭干臣入学不久,便参加了安庆学生联合会,宣扬新思想。他的一位同学濮德治是陈独秀的表弟,陈独秀名满天下,创办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彭干臣在濮德治那里读到了《新青年》杂志,非常喜欢,视为珍宝。
1920年,一位从北平来的刘老师到安庆一师教书,带了很多新刊物,堆满了自家客厅。刘老师允许同学们在他家里自由阅读,彭干臣很高兴,一下课就跑到刘老师家里看书,废寝忘食。同年,安庆一师邀请恽代英来校演讲,对彭干臣的影响很大,他逐渐成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分子。
次年,彭干臣和许继慎等几十名学生骨干首批加入了青年团,进一步传播新思想,发展学生运动。他们在宿舍里秘密开办了一个图书馆,传阅地下刊物,鼓励学生们投身革命。这一年夏天,彭干臣等人带头组织了安庆学生请愿活动。
1921年6月2日,安庆各校学生代表到省议会请愿,要求增加教育经费。但省议会保守派和安庆镇守使马联甲拒绝学生的要求,并动手殴打学生。愤怒的学生又聚集了上千人,包围省议会大楼,要求议长出面解决问题,却遭到大批军警袭击,数百名学生受伤,彭干臣的一名校友伤重不治身亡。
彭干臣和团员们通过省学联发起安庆学生总罢课,获得社会各界支持,芜湖、蚌埠、六安等地的学生也纷纷罢课响应,最终学生请愿取得胜利,那个身亡的学生家属也获得了抚恤金。
彭干臣在安葬着那位学生的血衣亭内写了一块匾额,上书一个大大的“干”字,下面是两行小字,“革命的精神是干,是要彻底的干”,落款“彭干臣敬题”。多年后,一些爱国青年看到彭干臣题的字,仍是热血沸腾。
1923年,由于安庆青年团打响了名气,陈独秀专门派人到安庆,将青年团正式确立为安庆支部,受上海团中央直接领导,彭干臣仍是支部骨干之一。同年,曹锟贿选总统事发,安庆团支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贿选游行,并捣毁了两名贿选议员的住宅。结果彭干臣、濮德治、许继慎等几十名骨干遭到通缉,彭干臣被迫去上海避难。
上海有个著名的律师李次山,支持革命,也是湖北英山人,彭干臣经同乡介绍,住在李次山家里,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随后彭干臣秘密返回安庆,参加了安庆党支部成立大会,彭干臣正式入党,担任支部书记。
1924年春,安庆党支部挑选彭干臣等6人,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结果彭干臣和许继慎等4人被录取,进入黄埔一期。彭干臣被分在一期2队,作为我党黄埔特别支部的重要成员,他没有公开身份,很快成为黄埔学生中的活跃分子。
黄埔学员
1924年底,黄埔第一期学生毕业时,正值第三期学生入学和教导团成立,彭干臣留校任教,担任教导1团的连部党代表,连长是陈赓。彭干臣和“黄埔三杰”之一蒋先云关系密切,加入了蒋先云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
不久,黄埔教导团参加东征,彭干臣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做新兵动员工作。攻打五华县城时,陈赓和彭干臣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彭干臣的一根小手指被子弹打断,鲜血淋漓,他浑然不觉,继续追击残敌。
1925年夏,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彭干臣被组织上选中,准备赴苏联进修。途径上海时,彭干臣停留数月,组织工人运动,发展党员,还当过工人夜校的校长。这一年10月,彭干臣从上海出发前往莫斯科,在东方大学学习。
彭干臣的同学中有很多后来的风云人物,如朱德、曾涌泉、刘鼎等都和他同班。班上朱德上过云南讲武堂,军事底子强,彭干臣文化程度高,两人都是助教,负责辅导其他学员。通常苏联老师讲一两分钟,翻译讲一下,然后主要靠彭干臣和朱德给大家仔细讲解。
朱德
1926年秋,彭干臣在莫斯科的学业尚未完成,因形势需要,他被组织上提前调回来参加北伐,编入叶挺的独立团,也就是著名的铁军。一连串的战斗中,彭干臣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攻打贺胜桥、武昌城时,彭干臣带头组织“敢死队”,立了大功,自己也受伤不轻。
北伐军占领武昌后,叶挺独立团扩编为14师,镇守武昌,叶挺是卫戍司令,彭干臣是司令部参谋长。叶挺西征讨伐夏斗寅期间,彭干臣曾代理武昌卫戍司令。
1927年3月,周恩来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斗争,组织上认为彭干臣经验丰富,将他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彭干臣到了上海,亲临一线指挥,还通过同乡李次山律师筹集了一笔钱款。“4.12”事变后,周恩来搬到吴淞张家浜办公,彭干臣全力保护周恩来的安全。不久,彭干臣等人一起护送周恩来去了武汉。
此后彭干臣一度回到老家英山做地下工作,没多久,又秘密前往南昌参加起义。起义当天,彭干臣被任命为南昌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9月下旬,起义部队到达潮汕地区后,准备接受改编,成立第15军,刘伯承担任15军军长,彭干臣任第1师师长。但起义军主力失败,15军未能成立。
随后彭干臣辗转来到上海,在李次山家避难。1928年,他又担任军委委员,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彭干臣成了家,在李次山的撮合下,娶了对方的养女江鲜云。组织上在上海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时,彭干臣夫妇负责掩护训练班学员。
北伐军
彭干臣有个绰号“黄老板”,被大家叫得很响。因为他在上海掩护训练班时,化名黄春山,租住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对外的身份是商号经理,人称“黄老板”,后来一些同志们也喜欢这样称呼他。他主持训练班的一年时间里,掩护工作很周密,从未出过事,周恩来称赞他是“出色的将才经理”。
1930年夏,彭干臣携妻女来到奉天(沈阳)开展工作,住在火车站附近。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彭干臣身份暴露,差点被敌特抓住。中央只好让他离开东北去天津,担任顺直军委书记。当时的斗争环境很艰难,没多久,顺直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彭干臣逃过搜捕,又回到上海。
1932年初,彭干臣奉命去赣东北根据地,临行时,恰逢“1.28”抗战爆发,彭干臣组织了一支安徽旅沪爱国师生义勇军,协同19路军打鬼子。到江西后,彭干臣担任红10军参谋处长,随后负责军校工作,为赣东北培养军事干部。
正当彭干臣为军校呕心沥血时,在内部风暴中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囚禁了很长长时间。直到1934年冬,方志敏率领的抗日先遣队出征北上,彭干臣在方志敏的担保下获释,随先遣队北上抗敌。
可惜的是,1935年1月,先遣队在赣东北怀至山被敌军包围,损失惨重,时年36岁的彭干臣当场牺牲。不论从资历还是能力来说,彭干臣的确是我军早期的杰出人物,90年代有老干部提议将彭干臣列入“军事家”,也说得过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不了了之。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