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而来,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在长江流域,洪水肆虐,长江大堤面临溃决的危急局面。彼时,数十万人还未撤离,形势千钧一发。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一位连长毅然下令死守30分钟。这短短的30分钟,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与担当。背后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关于不泄洪的真相,是综合考量了多方因素,比如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对百姓财产和生命的保护等。在那紧张的时刻,无数像这位连长一样的人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坚守和牺牲,为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98年,江西九江经历了一场千年难遇洪灾,长江上流因为频繁降雨水位骤涨,九江段的防洪主坝于8月7日决堤。
经过解放军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地抢险,终于以人力与意志从天灾中挽救下整座城市。
抗洪行动历时一个月后,到了9月15日抗洪解放军撤离的日子,城内的大街小巷站满了人民群众,将街道拥堵得水泄不通。
大家纷纷前来送别这些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感谢他们为了九江这座城市和人民所做的一切。
大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人民子弟兵是如何以血肉之躯堵住洪水的?又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巨浪面前用几天时间创造奇迹的?
江西九江,
古称浔阳。
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地处长江、京九铁路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城市。
由于紧靠长江,地理位置格外优越,从而资源丰富,港口众多,自古以来贸易经济发展皆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但1998年的这次滔天洪水,却差点让千年古城毁于一旦。
但我们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却用肉体之躯,生生挡住了汹涌的怒水,护下了这座城市的安危。
“部队明天撤出九江。”
1998年纪9月14日,
时任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早在定下时间就已将命令传达下去:
“
早点走,悄悄地走,不要扰民。
”
夜里,九江城外的营区格外安静。待15日凌晨两点,全员拔营,分批次坐上军车。
这支才将九江城从危机中拯救的队伍打算悄无声息地离开。
然而他们低估了百姓的敏锐,等到车辆驶入城区,才看到街道上比肩接踵的百姓,正举着红旗,拿着吃食,等着他们。
见军车驶来,人群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声。
百姓们饱含热泪,夹道欢送长长的队伍。红色的旗帜海洋里绵延的军绿色队伍,成为每个九江人一生铭记的风景线。
他们永远记得这一个月以来命悬一线的恐慌,也永远记得车上那一群面色黝黑、身躯伟岸的军人,是如何挡在无情肆虐的洪水面前,护下这座城市,护下人民群众的性命。
看着百姓们感激的泪眼,追着车不住道谢的真诚,车上坐着的解放军们也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此时,他们身上还带着长久泡在水里不曾痊愈的伤病,亦或是沉浸在战友牺牲的悲痛中。
但眼前百姓的欢歌笑语,便是对他们辛苦奋斗最好的反馈和告慰。
过去几十天,他们见证过大自然吞噬一切的力量,也身体力行地咬着牙憋着气,以如山的气势压制住肆虐的巨浪。
如今危机已解,他们身负荣光,悄然离开,留下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写在史书上,流芳百世。
圩堤崩塌,洪灾前兆1998年6月,检测长江气候的国家组织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年气候的异常。
未到雨季,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连续性降雨,降雨时间长,强度大,并且呈不规则形态游走在不同的地段,囊括整个流域。
根据记载,上一次出现这种气候的年份,随后就出现了重大洪灾。防洪部不敢掉以轻心,急忙将消息传递给地方政府,提醒他们做好防洪准备,抗洪计划也要提前预备。
江西政府不敢掉以轻心,
书记陈焕友立即将汛情通告下发到各部门,并且联系上南京军区,将可能爆发特大洪灾的消息告诉军委方祖岐。
随即军政联手,开始对长江流域的防洪措施严加视察,严阵以待。
在长江流域的众多城市中,九江成为重点检测的对象。
因为九江处于长江中心,上游是洞庭湖、川江和汉江。一旦上游突发洪水,水域的泄洪压力就将落到九江。
而其下游,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这“五河”,外加一个水位高于长江的鄱阳湖。
如果下游爆发洪灾,五河的泄洪压力将引入鄱阳湖,而鄱阳湖容量有限。当蓄容压力超出其自身承受范围,其水流便会倒灌回,九江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洪期将至,九江这座城市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可能遭遇的灾难也是难以预料的。
一个月以来,军政干部、地方政府地工作人员们马不停蹄地加固着辖区内的抗洪设施。
并在长江、鄱阳湖沿岸的堤坝驻守工兵队伍,严防死守,誓在洪灾来临前做到有预警,有准备。
就在全民皆兵,提心吊胆一个月后,预判成真,接二连三堤坝决堤的消息不断传来。
位于九江江心的镇江成为此次洪灾的开端与缩影。
8月4日,镇江小岛世业洲首先出现汛情警报。看守大坝的队伍第一时间发现大坝有决堤的迹象。
随即立即拉响警报,驻守的防汛队伍开始紧锣密鼓对摇摇欲坠的堤坝进行加固,沙袋重物纷纷压上负担着滚滚水流的大坝,企图挡回愈加汹涌的洪水。
然而随着水位急剧上升,当晚9点,江州大堤一摧枯拉朽之势猛然决堤。
浑浊的洪水涌进小岛,黑暗的岛上惊呼声、哭喊声此起彼伏。驻守部队和民兵武警等分为两队,一队站在破败的堤口处迎着无情的水流加固堤坝。
沙袋一袋袋地堵住崩口,却堵不住堤坝其他的位置崩塌。肆虐地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小岛,带来一片绝望。
另一队伍则是划着小艇游走在洪水里,将受困群众一一救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惊恐不安的孩子、坍塌在眼前的家园。
无情的天灾让每个人都沉重无比,却没有一个人退却半步。
解放军战士逆行抗洪
第二日,解放军带着物资闻讯而来。一夜赶路,他们来不及休息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建立抗洪防线,堵住洪水;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一个也不能少。
就这样,在解放军、武警和党员群众的努力下,6号晚上6点,世业洲基本完成了灾民安置工作,汛情也得到有效控制。
奋斗在抗洪前线的军警战士尚且做着善后和预警的工作,还未得到喘息。
8月7日,九江流域的长江大堤出现决口的消息,又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落在他们头上。
世业洲仅仅是镇江的江心小岛,承载的洪水压力也只是来自河道。
但圩堤崩塌的灾难都已经使得整个小岛满目疮痍、民生凋零,更别说横在整个九江城面前的长江大堤。
作为长江的主堤坝,如若决堤,汹涌的洪水下,九江城将不复存在,其中尚未来得及撤离的数十万的群众也将命悬一线。
同一时间,才从安徽抗洪一线回到办公室的
方祖岐与陈炳德也接到电话:
长江大坝主坝决堤,九江城告急!
短暂的惊愕过后,俩人立即下达命令,将南京军区正攻克光缆工程的两个师的工兵队伍火速调往决口位置。
情势危急接到命令的两个师迅速放下手里的工作,奔赴抢险一线。
同时,调遣南京军区红军团2000人,通过极速铁路迅速往灾区输送。
不仅如此,派遣出去的反坦克连,出动连队的同时也将全连重型车辆、工业建筑设备一一朝着九江运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省的支援部队也在听闻消息后,纷纷第一时间赶往九江。
洪灾一线,数不尽的子弟兵站在毒辣的日光下,肩挑手扛,汗流浃背,以无穷无尽的人力和毅力将2000多吨砂石重物一一装填完毕。
大难来临前的救灾人员和物资,此时全部就位。
“泡泉的水小了!”
一声惊呼,让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神情。
就在当天上午11点,长江大堤的巡逻官兵发现靠近堤坝底部,出现了一个源源不断涌出水流的泉眼。
泉眼宽度一米左右,对于整个堤坝而言甚是不起眼,却让所有人绷紧了神经。
“
快,通知所有人提高警惕。来一组战士堵住泉眼,再来几个水性好的,跟我去找源头!
”
带队的胡维军如临大敌,依然冷静地下发着命令。
防洪的战士对泡泉都不陌生。这个小小的泉眼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在它喷出水源的同时,内里在无尽地冲刷着堤坝底部。
如若掉以轻心,堤坝内部很快就会被掏空,导致整个堤坝从此处决口。
果然不出所料,短短几句话的功夫,泉眼又有变大的趋势。
战士们赶紧扛来沙袋,企图将其压制住,改变水流冲刷的方向。
然而一个个沙袋扔进去,泉眼不仅没有被堵住,反而水流越发汹涌湍急。
眼看这个区域的沙袋告罄,战士们无法,将一切能用的重物逐一朝里倾填,仍旧不见成效。
领头的贺连长将自己随身的棉被抱来扔进水里。棉被浸水变得又湿又沉,这还不够,贺连长咬咬牙,跳进了水里,抱着棉被用身体堵在了泡泉的涌出处。
见他如此,战士们纷纷效仿,抱着棉被、石块等重物,争先恐后地跳进了堤坝底部。
八月的骄阳悬挂于他们头顶,使得他们皮肤晒至脱皮甚至脱水中暑,浸在水下的半身却是令人牙关发抖的刺骨凉意。
骤冷骤热的环境下,不少官兵生病倒下,可不顾伤病,稍作休息再次顶上。
“无论如何,要死守30分钟!必须守住大坝!”
就这样,他们堵在泡泉口任凭江水扑打,忐忑地等待着另一组的消息,也为群众的撤离争取着更多的时间。
这边压制泡泉的队伍心惊胆战,寻找源头的更是将生命置之度外。
长江水域本就湍急,有时候水面上风平浪静内在却在暗流汹涌。
他们仅仅是精通水性,并不熟悉长江,但为了寻找源头,仍然一头扎进了水中。
半个小时后,仍然没有找到源头。好在泡泉处的战友们,用人力填重物压的方式,让水流得到控制,有了变小的趋势。
谁也没想到,维护堤坝的工作像是压下葫芦起了瓢。当抗洪战士还在填压泡泉源头,不远处的堤坝底部骤然发生了“管涌”。
不过一瞬间,大坝底部出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裂口,从中喷出一道一米高多的水柱。这让全员官兵控制住泡泉的喜悦荡然无存,甚至更为惊心。
堵不住这水柱,这就是长江大坝的决口啊!
不过眨眼间,水柱以让人镇静的速度呈现变大的趋势,从拳头大小的变大至直径一米的缺口。
撤离中的九江市民
眼看大坝将倾,带队的王副参谋来不及细想,身先士卒,猛地跳下堤坝,试图以自己的身躯堵住这越来越大的水柱。
一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王副参谋不过走到水柱面前瞬间就被冲出几米远。
可是我们的子弟兵不是在孤身作战。
紧随王副参谋后,所有的战士一个接一个跳进堤坝,手牵手,肩并肩,你拉我我拉你,硬生生做出一道坚固的人墙。
正站在水柱面前的战士背后被喷涌的压力撞击得难以站立,可他前面的战友坚定地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此时面对无情洪水的他们,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可以抗击天灾的伟大整体,蕴着必胜的信念,坚韧且不屈。
缺口还在慢慢变大,战士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沙袋重物接连不断地投下,被淹没地无声无息。
水位接连上升,有战士逐渐开始体力不支,有一瞬晕厥后被洪水卷走的,也有失去意识晕倒在水里的,可没有一个人主动从洪水里撤出来。
时间一点点流逝,眼看即将决堤,所有人都屏着呼吸不忍再看。就在这时,抗洪战略的改变让灾情出现了转机。
听说堤坝出现堵不上的缺口,炮兵团洪团长立即带领全团战士并几辆重卡来到现场。
此时的决口长达5米,以身作墙的战士们被肆虐的水流冲刷地无力支撑。
“把卡车推进去,堵住堤口!”洪团长一声令下,炮兵团
重达5吨半的“解放”牌卡车被推入水中。
见重卡入水,万众期待,可惜下一秒这辆庞然大物在奔腾的江水中如同铁牛入海,瞬间消失在眼前。
洪水疯狂地将堤坝决口冲刷到7米宽,江水席卷着波涛涌进九江城,淹没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所有人满目凄凉,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九江城至此将湮没在历史中?
堤上来自城中抗洪的青壮年有的已经开始抹眼泪,仿佛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可即便到了如此危急的关头,奋战一线的战士们依旧没有放弃。
一辆汽车不行,那就多几辆;车的重量压不住,那就将载满货物的船开过来。 总而言之,要护住九江!
部队里对于抗洪无用的车辆,无论是轿车还是吉普车,统统被推进决口。
而当地居民也毫不吝啬自己的财物,
配合政府调来了五艘临江居民装满砂石的采石船,想要以此堵住决口。
纵使几十吨的采砂船,在翻滚巨大的波涛面前都犹如孩童的玩具,轻轻松松便被掀翻在巨浪中。
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船主捐出了自己的货船。
船上载着1500吨的煤,傲人的重量让救灾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货船稳稳停在决口的位置,随着它的沉底,正正堵住缺口。堤口洪水终于有削弱的迹象。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趁热打铁,更多的重船被沉入决口,长江大坝的决口终于被堵上。
此时还不是缓气的时候。堵决口是解眼下之困,洪水随时会卷土重来,铸造坚固的堤坝才是重中之重。
8月8日晚,从北京军区赶来的工兵战士携带工具走上大坝。
经过洪水的浸泡冲刷,此时的长江大堤犹如纸糊。
缺口处的洪水不停地倒灌着,加固堤坝迫在眉睫。
由于洪水已经灌进来,堵住堤坝只是暂时的手段,这意味着加固堤坝的同时,抗洪仍在继续。
无法使用机械,工兵战士们只得用着最原始的器械,站在决口处,以沉船为界,将钢管桩一锤一锤地砸进河道。
只有钢管桩立住,才可以填进砂石,从而实现堤坝的修复与加固。
时间就是生命,谁都不知道下一波巨浪会何时到来。战士们不眠不休,夜以继日浸泡在水里。
当有同一个目标与信仰的时候,一切困难都可以在坚定的信念下迎刃而解。
他们仿佛感受不到身体的疲劳和病痛,一锤一锤砸出了九江人民生的希望。
可百姓们看得见,这些血肉之躯是如何在跳进江中,为他们筑起安全的高墙。
8月12日下午,长江大堤全面合拢。
从7日决堤到12日完成修缮,一边与洪水作斗争,一边以肉体凡胎将群众的性命护在生后。
五天时间,不得不说这是属于中国军人的奇迹。
抗洪抢险结束后,他们还参与了满目疮痍的九江城灾后重建,一切尘埃落定准备悄然离去时。但九江的百姓感怀在心,他们用最朴实却真诚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
人民子弟兵的功绩,九江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在此留下的故事,也将被历史铭记。
英雄的解放军,英雄的中国人民,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种苦难和挑战,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都始终让人相信,人定胜天!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