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的波澜壮阔且残酷无比的海战历史中,信浓号航母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诞生于日本在战争中逐渐陷入困境的时期,承载着日本海军最后的希望。信浓号本是由大和级战列舰改装而来,其体型巨大,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然而,命运却对它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这艘航母自建成起就命运多舛,首次出航便遭遇厄运。它的短暂一生犹如一颗流星,虽耀眼却转瞬即逝。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详细的图鉴,一同走进信浓号航母,揭开它神秘而又悲壮的历史面纱。
目前航母篇已更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飞鹰号、云龙号、大凤号,今天更新信浓号!有兴趣的也可以点开主页看看其它文章……
排水量 标准64000吨/满载71890吨
长度 266米(飞行甲板长256米)
宽度 36.3米(飞行甲板宽40米)
吃水 10.3米
动力 8×舰本式高中低压减速齿轮蒸汽轮机,12×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四轴推进
燃料 9000吨重油
功率输出 150000马力
航速 27节
续航 10000海里/18节
全体工作人员 2515人
装备 8×双联装40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37×三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
舰载机 共47架(常用机42架,备用5架)
升降机 2
机库 1
航母介绍:上期讲到的“丸四计划”中的两艘大和级(编号110-111号)中,110号就是信浓号的前身。之前介绍的丸三到丸五计划战列舰都是重头戏!
横须贺造船厂接下了110号的任务,但发现“家”(39年横须贺最大船坞也就
50000
多吨)太小了,装不下!为了“伺候”这个大家伙,特意给它修了个合适的“窝”(
长336米、宽62米、深18米
)也就是6号船坞,还集结了众多优秀的造船工人,还计划建造新的运输船帮它安装部件,比如它那夸张的460毫米舰炮。6号船坞于1939年初完工,1940年5月在“新家”正式开工,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完成。
享受着“贵宾”待遇的信浓号还没高兴几天,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从珍珠港——东南亚——印度洋,机动舰队斩获大量战果。
这里面航母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新式的舰载机优势,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是宝贵的财富。
日本突然发现战列舰似乎很难有作为了,必须继续自己的优势,大型舰船建造计划全部取消。
就这样111号直接宣布解体,110号因为舰体完成了一半,动力系统、弹药库之类的都建成了一部分(虽然是40年5月正式开工,但很可能39年中期就兴建了,否则不可能安装这么快)拆解的话又费时间也费精力,信浓因此幸存了下来……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信浓号改建计划正式通过,以弥补力量。
技术特点信浓号改建时,已经有大凤号的设计方案可以参考了。所以总得来说和大凤差不多,加上大和级的舰体,像是大和和大凤的结合版!只是有几点不同!
舰体:
信浓号的舰体是以大和级基础改建的,所以舰体和大和级有很多相似点。
上一篇讲过大凤号是封闭式舰首的设计,好处就是舰首强度高,航行稳定、飞行甲板也更长!但大凤号也死于这种设计,封闭式舰艏让油气无法有效流通,大凤号很多维修人员都是被毒晕的。
而信浓号作为大型战列舰的改装,飞行甲板比大凤还要长,舰体看起来也是“皮糙肉厚”型,另外太平洋海域通常风浪小,所以封闭式舰艏的设计并没有采纳。
另外开放式舰艏也会增加弹药库和机库的面积,以舰载机为攻击手段的航母,这是非常重要的选项。
飞行甲板:
日本一直对航母的防御力有所担忧,信浓号也不例外!中途岛战役的惨败让患上了“防御力不足恐惧症”,装甲飞行甲板面积为
210×30平方米
,和大凤号采用相同的装甲结构。
同时信浓号还装备了15条横向阻拦索(是日本所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后部装有收放式起重机。
机库:
信浓号只有
一层机库
,可以说少的可怜!原因就是接手战舰时,中层舰体初步设计完成。
原本日本也想拓展一下空间,但是如果向下拓展势必会对完工时间造成影响,向上拓展的话,高度势必增加,加上装甲甲板的重量会影响重心。
所以最终信浓号只有单层机库的设计,造成看起来吨位很吓人,但舰载机却只有这么点……
防御力量:
作为大和级的改建,防御力就是招牌!
最初按照大和级的设计,舰体周围加装了320毫米的装甲。不过日本舰载机航程远,而且航母本身也很难遇到近距离炮火攻击,所以装甲削弱到200毫米,并带有20°倾斜角度!
除了装甲飞行甲板外,升降机同样拥有75毫米后的装甲,动力舱上方装有100毫米后装甲。
另外为了防止信浓号让大凤号那样燃油库发生泄露,把弹药库和燃油库分开,并在船侧安装两层25毫米后的装甲,在装上水泥防护。
为了防止鱼雷破坏,舰船底部加装50毫米厚的装甲。
另外锅炉、输油管等各项都做了防护,可以说就是一个“铁王八”!
信浓号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了,信浓号建成后就刷新了一项记录,二战吨位最大的航母(即便是战后这个名次也保持很久!)加上它那夸张的防御力,按理说应该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出战仅10个小时就沉了,然后成了一个笑谈被网上各种“鞭尸”
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时间问题!
1942年9月,信浓号就开始了改建,但是工程优先级并不高!按照计划,信浓号应该在44年末完成工程(这已经简化工程的时间了)但前线经常有受损的舰船,加上船坞还有大量舰船需要建造。
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它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战场缓解局势的舰船。
1943年2月情况达到一个新的峰值,大量从前线返回的舰船等着维修,军令部岛田繁太郎大将下令优先保证受损舰船。
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惨败,看着逐渐空荡的船坞,信浓号成了“希望”。
为了赶时间,信浓号很多工程都简化了,比如舰船内部的装饰、居住条件几乎没有。这还是小事,像舰船的水密防护被简化很多、水密,气密实验也是草草了事!
另外,信浓号缺乏合格的工人,为了赶工期动员了大批的学生和军人(中央几频道来着播放过一个纪录片,就是介绍信浓号赶工期的画面,忘了叫什么名了,你可以从影像看到当时日本的狂热……)所以信浓号的实际数据并不是那么“固若金汤”。
10月5月,信浓号下水时因为坞门损坏,突然涌入的海水让舰体和船坞侧壁发生碰撞,龙骨和舰艏受损。从这就可以看到它最后的命运了。
1944年11月28日,为了避免被美国B—29轰炸机攻击,
阿部俊雄
(信浓号舰长,水雷科军官,南云忠一也是水雷科出身)接到时任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大将的命令,信浓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出航。1944年11月拍摄的横须贺军港航拍图片
信浓号出航时,有三艘驱逐舰护航(当时的信浓号空空如也,飞机一架也没有)并且信浓号探知到了附近有美军潜艇,但舰长却对信浓的防御力非常自信,并没有去管它。
29日凌晨3点,美军“射水鱼”号潜艇击中信浓号四枚鱼雷,四枚均击中右舷造成舰体右倾。起初阿部舰长并没有在意,只是进行注水维持平衡,但3个小时后舰体又发生右倾动力也完全丧失(其实在下水时,12台锅炉就有四台无法使用!)
原本护航的驱逐舰想要就近拖向海岸,但舰船倾斜越来越严重,最终角度达到35°!最终10点35分,舰长下令弃舰!舰长和1435名船员选择和信浓号永远沉入大海……
信浓号留下的照片很少,我在《日本海軍艦艇写真集》也只看到一张清晰图片,剩下的就是模型了,所以将就看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