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速的特殊阶段。在这一时期,青瓷艺术蓬勃发展,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符号。南北朝青瓷,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温润的质感,展现出了古人卓越的技艺与审美。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这一时期的青瓷,更是件件堪称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工艺水平和文化交流。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器具,还是精美的陪葬品,每一件青瓷都诉说着那个动荡又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故事。
青瓷,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唐朝时的越窑,宋朝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可以说青瓷的起源就是中国瓷器的起源。“原始青瓷器”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 而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青瓷器出现在东汉晚期,它的坯体由高岭土或瓷石等复合材料制成,在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胎体要求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胎体外面罩施一层釉,釉面要光洁、顺滑、不脱落。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是历史上很长的一段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除西晋暂短的统一外,北方和南方长期陷于战乱、分裂和对峙的局面。但同时,也是一个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就好比制瓷工业,在这个时期好像一个爆发式的发展阶段。
看这个时期的青瓷,南京的六朝博物馆很好,展品又多又系统。我也是看过那个博物馆之后,才把六朝搞清楚。(那个时期,的确太乱了,走马灯般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也展有三十来件青瓷展品。主要是生活日用品,也有明器。而且,南方烧制的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而北方烧制的青瓷胎体厚重,釉面有开片,釉色青中泛黄。
【青瓷之王——青瓷莲花尊】
这件大约烧制于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被称为“青瓷之王”。 它的器形高大,气魄雄伟,装饰华丽,胎体浑厚,釉色青中泛黄、莹润光亮,工艺精巧细致。
这个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原,莲花就是佛教的一个符号;同时,它也是一个魂瓶,是亡者灵魂安居之所。
【三国 吴】
青瓷羊形烛台
瓷羊肥硕,釉色莹润。这表明,在三国时期的吴国青瓷的制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青瓷熊灯
该灯柱是胖乎乎的刻画细致还有点萌的熊样,瓷器为土黄色釉。
这种土黄色也是青瓷?是的,因为青瓷的釉料中含有铁,烧造气氛是氧化气氛,胎以及釉料中的铁会转化为三价的氧化铁,颜色发黄。如果铁原料中铁含量高,颜色则会棕、乃至发黑。在还原性气氛中烧制,才会烧制成青色瓷器。
青瓷狮形烛台
青瓷虎子
青瓷筒
【西晋】
西晋,这一时段暂短的一个大一统时期,瓷窑激增,青瓷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青瓷的胎质比以前加厚,胎色变深,呈灰色、深灰色,釉呈青灰色,釉层厚而均匀。这一时期是青瓷花式品种最多的时期,除日常用具层出不穷外,明器也大大增加。
青瓷香薰
青瓷魂瓶
青瓷魂瓶
青瓷鸡首壶
青瓷蛙形水盂
青瓷砚
【晋】
以下这两件青瓷只被断代为晋,没说是西晋还是东晋。
青瓷香薰
青瓷辟邪烛台
【东晋】
东晋时期,青瓷生产出现了普及的趋势,但器物的造型逐渐趋向简朴,装饰大为减少。瓷胎色偏浅,釉色略偏黄。
青瓷羊形烛台
青瓷羊全身施晶莹的青色釉,在羊的头部和身上点缀着几处褐色的斑点。褐色点彩是两晋南朝时期出现的瓷器装饰技法,它是将褐彩涂绘在瓷器的胎体上,然后罩上青釉,再入窑高温一次烧成。
这种不规则地加点褐色彩斑的装饰技法,打破了青釉单一的色调,使瓷器的色彩显得更加活泼。褐色点彩是我国釉下彩瓷的初期形式,在瓷器装饰技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来的釉下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瓷双耳罐
青瓷洗
东晋南朝 青瓷印
黑釉鸡首瓷壶
此壶属于黑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釉料中铁含量高(比青瓷釉料中的铁含量高),越高烧成后颜色越黑。
【南朝】
南朝,也就是宋齐梁陈,这个时期的青瓷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青釉。少数胎质较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或黄釉。南朝早期褐色点彩仍流行,但比东晋时小而密,刻画莲瓣纹很流行。
青瓷印花唾 壶
淡黄色釉,釉面有细碎的开片,肩部印有莲瓣纹,腹部印莲花和直条纹。
这件器物胎体表面平整,釉层及釉色均匀,釉面有淡亮光泽,是这一时期的一件精品。
青瓷双柄鸡首壶
青瓷五盅盘
青瓷褐釉十足砚
青瓷博山熏炉
青瓷烛台
青瓷托盏
青瓷龙柄鸡首壶
东晋南朝 青瓷鐎斗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半解:崇庆皇太后住了四十余年的宫殿
狮子林:湖石的廋、皱、漏、透
揭秘战国时期高级吃货的排场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