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梧,在民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复杂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北博野,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军事生涯前期,张荫梧展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投身于军阀混战等诸多战事中。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所作所为却饱受争议。抗日战争时期,他表面抗日,实则搞摩擦,制造了多起残害八路军和抗日群众的惨案,严重破坏了抗日统一战线。他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民族大义,也给当时的抗日局势带来了负面影响。了解张荫梧其人,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那个动荡时代里复杂多变的人物与历史进程。
之前文章里偶尔提到过张荫梧,抗战时期被称为摩擦专家,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较为具体介绍张荫梧其人的文章,出自1986年5月出版的《保定文史3》,由张子元口述,博野县政协供稿。魏江涛。
作者:张子元(之前写过,张子元任警备旅一团团长,1942年五一大扫荡期间,被传为投敌,实则是受命打入敌人内部,做地下工作,在战俘营中营救了很多我方人员。魏江涛)
编者按:张子元同志系博野南旺村人,现年82岁,离休在家。三十年代曾跟随张荫梧和参与博野县政事多年,后任河北民军副司令兼一团团长,旋改编在“民抗”、“警备旅”中任要职。
一
张荫梧,字桐轩,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 ,河北省博野县张营村人。张幼年曾就读于博野县高小,毕业后先后考入黑龙江陆军小学、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与傅作义、何立中、楚溪春、王靖国、李生达、李服膺、乔明礼、赵承缓等为同期同学。1918年张荫梧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历任山西陆军学兵团连长、山西督军公署参谋,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军训主任、山西陆军第十团团长等职。
1926年,冯玉祥与郭松龄联合反奉失败后,冯率所部国民军向西北撤退,并从北部向山西进攻。在与国民军的战斗中,张荫梧负伤,辞职回原籍博野县养伤。后来,山西督办阎锡山委派他为第五旅旅长。张荫梧推辞不就。经过阎锡山再三邀请,张荫梧便到山西主持军官教导团。
1927年阅锡山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后改称第三集团军) ,张荫梧为该部第七军副军长,后兼任第五、第七联合军长,辖王靖国的第五师、吴藻华的第九师、李服膺的第十四师、李生达的第十五师、杨兆林的骑兵第六师等。后又兼任左路军(总指挥商震) 前敌总指挥。
(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第一集团军为从广州誓师出发的部队,总司令由蒋介石兼。冯玉祥五原誓师后,所部国民军改编为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阎锡山部在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被改编为第三集团军,阎锡山任总司令。——编者。)
1928年 3月,张荫梧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 6 月,任北京警备司令,北伐军缩编后,兼任陆军第四十二师师长。
1929年 6 月张萌梧继何其巩为北平特别市长,7月,兼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8 月,免兼北平警备司令;10月,兼北平特别市公安局长。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张荫梧先后任阎军第四路总指挥,第二、四路总指挥。大战结果,阎、冯大败,于是张弃职回到博野。
二
张荫梧回到博野后,便致力于“四存中学”的办学事务。
1919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来博野县北杨村瞻仰颜元(习斋)故居,后拨款八百元,在该村建立了“四存小学”
(四存:即颜元所著《四存编》中所倡导的“存性、存人、存学、存 治”)
张萌梧失败回家后,便在原“四存小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存中学”。在中原大战中由于军队缺饷,阁锡山给张拨款十万元。张当时在北京还没来得及将款存起来,讨蒋就失败了,这笔款就成了开办四存中学的主要资金来源。
四存中学首先成立了董事会,张任董事长,楚溪齐任副董事长,董事有王泽桐(凤翔)、吴子珍、王子经等。学校每班设有班主任,中三为吴嘉模、中四为张汝斋,还有郭明西。教务主任是背丙离,段振声也当过教务主任。总务上有于仲恒、于净玄、高风歧,还有一个姓董的(西伯章村的)。教员有:刘玉叟、马玉良、邸达道(唐县人)、刘凤鸣、王天尊等人,另外还有一些小学教员。
四存中学 北京八中前身
1933年,“高博蠢暴动”波及到了四存中学,当时于堤 一个叫杨文元的,组织了一部分人,大概有西伏罗的邢树勋、小西章吴自珍及侄子吴继章等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当时,四存中学有五六十支枪,学生轮流站岗。杨文元便通过四存学生吴继章将枪弄出。此事发生后,张荫梧大为恼火,将吴继章开除学籍。
四存中学的人员安排是以军事为主,凡是直接训练学生的班主任都是军校毕业的。所以四存中学的学生就像军人一样。四存中学对文科并不大重视。比如,当时虽设有英文课(教员王子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打篮球或踢足球时,都不准说英文。如果谁说声“啪咝”(通过),张荫梧便厉声训斥道:“什么怕死!”实际上张荫梧是把四存中学当作一所军官学校来开办的。
1936年,张荫梧从冯治安那弄了个条,在保定军械处取二百条新三八式步枪和三十箱子弹,派我带人取回来,交给四存中学。
1935年,张荫梧接任了天津河北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便将该校迁至北杨村,与四存中学同办。后又将博野、安国、唐县、安平、深泽五县简易师范合并为博野五县联立师范,亦并入四存中学。这时的四存中学,规模相当可观。
四存中学的学生毕业后,都包分配,除上大学深造外,其余的部分去当小学教员或警察。当时附近各县的警察大多是四存中学毕业的学生,对此,张荫梧非常得意。
1932年 2月,阎锡山东山再起,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邀请张萌梧出任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晋绥军官训导团团长。张荫梧对此职并未推辞,只是派王长江和王志远去代理,自已仍在乡搞四存中学。
1934年11月,张荫梧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后又兼任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当时于学忠任河北省主席,两人关系 一向不错。1933年,张荫梧向于学忠请示要在博野试办一个“模范县”,当然得到了于的支持,因此张就网罗他的人。我是1935年10月从方振武、吉鸿昌的部队回来的,张叫我当博野县保卫团中队长。办“模范县”的目的主要是“清毒、清赌、清匪”,对抽白面的、赌钱的、绑票的等等严厉打击。我上任后,将那时的公安局、警察局彻底换了一个过,并将博、蠡二县警察和保安队合并为“博野县警卫总队”。
张荫梧办四存中学和博野“模范县”期间,河北省政府主席经历了于学忠、商震、冯治安等,他都找门子,得到了支持。在冯治安任省主席时,博野县开始成立专员公署,张仲瀚任专员公署的特别视察员,其人好书画,又好唱京戏,经常到四存中学,和张荫梧搞的关系不错。当时张仲瀚的叔叔张纪庸任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张荫梧通过这种关系,和张纪庸挂上钩,以至博野、安国、蠡县、安平、深泽、望都、唐县等县县长都是由张荫梧来委任的。那个时期博野县的县长先后是张愈,张介臣、景维凡、葛运勤、高子厚(后期葛、高并兼专员。)张荫梧兼着专员公署的司法专员,同时被聘为定县“平教会”长,他自己没有去,派张介臣去代理的。1937年初,蒋介石在保定设行营,以钱大钧为行营主任,张萌梧曾出任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
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华北,保定及周围各县相继陷落。张荫梧带领四存中学的学生以及博野县一科,二科、公安局、保安队南逃。那时正是暑假,因为赶上了事变,到处都在打仗,所以学校没有放假,学生都被带了,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跑来参加了南下,大约共一千五六百人。学生们都是轻装,铺盖等都没带走。
当时四存中学共带走三、四百条枪。第一步先到了安平县的角邱镇,将安国、蠡县、望都等地所有的警察、保安队汇齐后一同南逃。第二站到了磁县。在磁县,张荫梧立即以保定行营民训处的名义组织了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张自任总指挥,王长江任副总指挥。并对各县没走的人做了委任,委任了许多民军支队司令,接着又到了山西灵川县,在那里成立了“干部养成所”(也叫干部核心团),共十个队,后来将十个队改编成十个团。人员来源主要从四存中学或师范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了几百人,作为军官培养。
南逃开始时,我也跟着跑到安平城。后来我觉得这样跑下去不是办法,便和张仲瀚商量应该怎么办。张仲瀚是共产党员,他不主张再跟张荫梧走,建议停下来打游击。我表示赞成,并主张要打游击,就要把队伍还带回博野,因我们是当地人,地理熟,还可壮大队伍。这样我们就脱离了张荫梧,把队伍带回到程委,组织了河北民军,这就是博野“河北民军”的诞生。不久,我们便和八路军冀中军区取得了联系,成为我党的抗日武装。
张荫梧的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总数不过四千余人。还有从磁县委任的各支队司令,每个司令都有千八百人,都要求张荫梧供给衣服和军需。为此,张荫梧去武汉找蒋介石,希望能给一些供给,结果活动了好多地方,毫无所获。后又到冯玉祥那里,冯叫他回来自足,并介绍张存实来担任张荫梧的政治部主任。
在此期间,张荫梧被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康泽所收买,康要他首先在自己队伍里清共,并建立核心组织,也就是特务组织。于是,张就开始在内部清共,并成立“中华民族自治会”为核心团。当时先将王志远、刘秋合等人清除出来,最后又下通牒,要张存实离开河北民军总部。张存实回到博野后当了我们民军的司令,我任副司兼第一支队司令。这时,张荫梧带着民军总部大约六、七千人由灵川分多路北上,和鹿钟麟的河北省政府开驻到南宫,晋县一带。
1938年 9月,张荫梧派吴嘉模带着第七团由总指挥部回到博野,目的是策动我们回到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去,被我们拒绝了。但李霞飞、张文祥两个团被他们策动走了。
10月,张又派王长江带着三个团回来,目的是搞我的第一支队。王长江还带着张荫梧的命令,逮捕张存实和边帅之(博野民军的政治主任)。王长江打算在北杨村四存中学址开会宣布并逮捕。但张存实在总部里有熟人,先给他透了信,他没去开会,反而去了八路军冀中军区。边帅之也没去开会,王长江就带着二十多个手枪队员到南邑把边帅之和组织科长张洪生扣起来了。我当时在城东驻防,吴荫清跑来给我报告了情况,我就派特务连长邓恩波带着特务连到南邑把边帅之、张科长放了,护送到了冀中军区。
王长江
紧接着,在冀中军区的指挥下,八路军出动了三个团兵力,分头把王长江带来的三个团彻底打垮了。王长江被俘后提出要见我,我对他说:“还是为冀中军区做些工作吧。”接着我反复地对他讲述了不要本县人打本县人,要一致对外的道理,开头他不答应,后来总算同意了。于是,我们派人把张存实和边帅之请回来,改编成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民军”,王长江任司令员,张存实任副司令员,我担任副司令员仍兼一支队司令。南来的民军暂编成一、二团。为便于控制,经过请示冀中军区,调这支民军在贺龙的第五、第六团驻地附近进行整训。
1939年3月,张荫梧因王长江的部队被改编,很不服气,决定准备北上和我们较量。他的部队一来就到了北杨村,以及附近的东西浮罗、东西伯章一带,据说有一万五千多人。张荫梧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放县长,想恢复他的势力。那时,我们各县都有县长,他放的也不顶用。不久,日本侵略军就打到了北杨村,当时张荫梧还在四存中学,据说打仗的时候他还在打拳呢。李霞飞在与日军的接触中,损失了一个营,便急忙跑来报告张荫梧,于是张便带着他的人马撤到北板桥一带。
张荫梧在北板桥呆了一段时间,觉着如果要与我们冀中民军作战,又怕贺龙的部队,便把队伍拉到深县北马庄一带。每到一地,他首先命令包围村子,紧接着便拷问村干部。从安平开始一直顶到深县,又把王子跃的民军和所有的民军集中在这一带,准备反共。
冀中军区知道他们的情况后,也开始做准备。当时我们在冀县,目的是召集所有的部队打张荫梧,等我们回到深县战斗已开始了,这次战斗由贺龙指挥。据说张荫梧的部队有四万多人,八路军方面有五、六万人,再加上我们博野民军也有一两万人。我们到了深县的本溪村,战斗已经打了六天,我们到的那天就结束了战斗。
张荫梧的部队被打的七零八落,张荫梧受了伤,李霞飞、邸达道、张文祥三人保着张荫梧就往外冲。冲出村不久,王子经、李霞飞、邸达道、张文祥就被俘虏了。后来,他们逃跑了,被村里的自卫队抓住,把李霞飞、张文祥、邸达道在深县活埋了。
张荫梧把第九旅带出去了一些人,当时王天尊还跟着张荫梧,张就让王天尊当上了第九旅旅长,往南走了。走到宁晋县徐家河,住在两个大地主家,那大地主和张很熟。张荫梧到这时候还不承认自己是错的,还喊是“天之亡我”。从那以后,河北民军在那一带又集合,集合齐后又往南走,由宁晋县向西奔了赞皇县。
他们晚上走到一个村叫东马玉,这个村住着八路军的一个新兵营,张荫梧到后就把村包围起来,把那个誉消灭了,这就是“东马玉事件”。后来他就又接着往南走,走到内丘。这时,八路军的部队已经赶到,双方就打起来了,把张荫梧的部队彻底打垮了,一千多人被俘,张荫梧剩下二、三十人,整个民军就完了。
四
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彻底垮台后,便南下从事反共活动。先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中将高参,中训团党政训练班指导员,冀察战区总参议兼战区党政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到甘肃后,曾任甘肃省立徽县师范学校校长。
抗战胜利后,张荫梧回到河北,打算收编石家庄一带的伪军,但这些伪军已被侯路庸的先遣军收编。后来,张荫梧出任国民党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便到徐水、博野等地拉队伍,因遭到我根据地军民的打击而失败。张荫梧“护路司令”成了光杆司令只好辞去该职,继续办四存中学。
这时,随张荫梧南下的四存中学已迁回河北,因在博野无立足之地,便强占保定南关曹锟花园为校址。同时,张荫梧还在北平大肆活动,任四存学会理事长兼北平四存中学校长。1947年,张荫梧当选为国民党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坚决反共的张荫梧不甘失败利用他在北平的四存中学为基地,组织了“游击队”,大肆进行反革命特务活动。2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破获这起国民党军事特务阴谋巨案,匪首张荫梧等均落网。张荫梧在被捕期间患病,5 月27日在医院死去。与人民为敌的反共分子张萌梧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博野县政协供稿)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