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这位伟大的革命女烈士,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就义,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江姐唯一的儿子,承载着母亲的精神血脉,却定居美国长达30年。这一情况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不少人会问他为何不回国。他给出的答案十分朴实。在海外的日子里,他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选择。或许是为了追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或许是出于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但无论身处何地,江姐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始终在他心中闪耀,他也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母亲的伟大品格。
毛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封建社会下尚且有那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在那个国家存亡之际,更是涌现了无数愿意用生命和鲜血去换和平的无畏女子。
你以为她很柔弱、不堪一击,可是那么些折磨人的酷刑鞭笞在她身上,她始终不曾开口求饶过。江姐就是在敌人无以复加的严刑逼供下壮烈牺牲的,那一天是1949年11月14日。
年仅29岁的她就这么牺牲了,留下才3岁的儿子彭云孤身面对此后的人生,而彭云长大成人之后却选择了定居美国30年。
为什么他不愿意回国呢?难道他不爱自己的祖国,不觉得对不起为国牺牲的父母亲吗?
假戏真做,托孤原本江姐只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和彭咏梧假扮夫妻的,谁知道两人在这个过程中互生了情愫,在秘密工作顺利进行了一个阶段后,两人成为了真正的夫妻,携手共同处理党内事务。
1946年4月,江姐在重庆生下了儿子彭云,而彭云的到来可谓是十分的不易,江姐生她的时候不仅难产,就连丈夫也不在身边,为了成功扛过这一劫,也为了以后能够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江姐果断要求医生 同时进行剖腹产和绝育手术
同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江竹筠生产完还没能恢复完全,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孩子来到了彭咏梧的身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投入组织对外联络工作中。
他们的工作进行引起了敌人的巨大恐慌,敌人开始对《挺进报》的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清洗,于是党同志们不得不转移阵地,而彭咏梧也要前往川东继续开展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彭云还尚在襁褓,江竹筠来回奔波多有不便,于是就没有安排她与彭咏梧同行。
但是江竹筠觉得工作更为重要,决定将儿子彭云托付给其他人抚养,自己同彭咏梧一同前往川东,可是这个托孤的人选难定,他们将身边的同志都理了一遍,没有一个合适的,思来想去之后,江竹筠就说:“把云儿托付给谭正伦吧。”
这话一出直接让彭咏梧面露难色,毕竟他和谭正伦虽然曾在一起生活了8年,还有一个儿子彭炳忠,但是两人现在已经分手,自己也已经再娶,怎么好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前妻,这不是让她难看嘛,她怎么会答应呢?
江竹筠看着彭咏梧一脸难以言说的表情,她向来果断,确定了人选直接就说:“时间紧迫,你觉得难开口的话,让我来写这信。”
江竹筠为了革命事业可以坚毅不屈,可以如钢铁一般,可小小的儿子也能让她温柔如水,尽管时间急迫,她的字迹也是潦草不已,可是她对于儿子的那一份爱,那一份牵挂,是一个母亲最诚挚的期盼。
尽管江竹筠与谭正伦此生并没有见过一面,这封信也是她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联系,江竹筠也不知道谭正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只是将心比心,抱着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殷切期望,相信自己所托能成。
可能是上天也感动于江竹筠的爱子之心,她所托付的谭正伦并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人,相反她深明大义,将彭云抱在怀里以后,再也没有让他受过苦,带着他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不让敌人有任何机会可以抓捕到彭云,能够借此威迫江姐就范。
谭正伦一直没有彭咏梧和江姐的消息,硬是抱着一线希望到处寻找他们的下落,直到后来得知他们遇害的噩耗才停下来,将彭炳忠和彭云两兄弟拉扯长大,培养成人,彭云对于“谭妈妈”的付出极为感动,也是真心将她当做自己的妈妈一样。
被“特殊对待”却远离祖国1948年初,彭咏梧在组织游击队突围的时候,为了掩护同志不幸牺牲,敌人为了威慑我党,甚至丧心病狂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而藏在人群中的江姐泪流满面,可是她不能有更多的动作,她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没过多久,江竹筠因为遭到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为了从江姐这里得到川东游击队的情况,敌人不惜动用了各种酷刑来逼迫江姐吐出情报,敌人本来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子实际上骨头却很硬。
江姐的回应让敌人十分恼怒,继续对她施加各种酷刑。1949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江竹筠壮烈牺牲,她的英勇事迹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就连“烈士遗孤”彭云也被很多人熟知。
拥有“特殊身份”的彭云从小受到了很多的优待,而他也丝毫不敢怠慢,始终认真学习,保持着优秀的成绩,而他的近视程度也一路飙升至近600度,最终以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77年恢复高考后,彭云又成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三年后获得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的机会,他不仅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也成功完成了学业计划任务,不久后就回国在中科院搞起了研究。
然而没多久,彭云的一个选择再一次让人们炸开了锅,美国一家出版社邀请他去美国发展,还允诺给他满意的职位和报酬,彭云思考再三之后,居然真就没有扛住“诱惑”,去了美国发展,一走就是30多年。
早早就被大众注视着的彭云,也是大家眼中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然而彭云却辜负了大众的期望,在被祖国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最后居然选择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建设美国中。
那时候培养一个知识分子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公派留学的机会更是及其珍贵,国家耗费心力培养出一批批先进的人才,期望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如果这个时候这个人才却选择了留在国外,这无疑会激起民怒。
一时之间,彭云的“特殊身份”也变得异常刺眼起来,作为烈士之后、国家精英,竟然不顾父母的遗愿,罔顾国家对他给予的各种照顾,做出了这样“背离祖宗”的选择,关于彭云的各种言论开始流传开来。
对于四面八方袭来的各种恶毒的言论,深陷舆论中心的彭云始终没有回应,他不是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孩子,
谭正伦也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抹黑”他的父母,反而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对他的爱一遍遍地说给他听
。彭云当真半点不为所动吗?真就是所有人口中的“白眼狼”吗?答案是否定的。
子承父业《红岩》的出版让所有人认识了小说中那个令人震撼的江姐,更认识到了这个小说人物的原型——江竹筠,崇尚江姐的热潮让彭云也生活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但彭云并没有因此忘乎所以。
他记得谭妈妈给他说过的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更加记得母亲留给自己的遗言,他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生活作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断地追求进步,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有所成之后报效祖国。
对于父亲和母亲,彭云是没有任何一点印象的,只有一张和父母的合影,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父母的眷恋和崇拜,而且他也很懂得知足,因为他还有一个谭妈妈。
彭云如自己的两位母亲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是他选择了在美国生活30多年,不得不背负了半生的指责和谩骂,可他不愿意回国的原因真如人们所说吗?直到晚年的一次采访,他终于在叹息中解释了原因。
彭云虽然在异国他乡,他也是一直关注着国内发展的,对此他深感遗憾,在美国度过了大半生,但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成绩,想要回国,发现国内也是人才济济,那么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呢?彭云只能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彭云的人生留下了一个缺憾,但好在他不算违背了母亲的遗愿,还培养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儿子——彭壮壮,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就读,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效力。
2001年,彭壮壮回国的第一站就是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着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心不由得激荡起自豪:“爷爷奶奶,你们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为你们骄傲。”
颇有缘分的是,彭壮壮还偶然结实了奶奶的老战友——何理立,从这位幸运地看到了革命胜利曙光的老人这里,他了解了更多关于奶奶的故事,对于奶奶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高洁有了更多的认识。
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彭壮壮就会去看望何奶奶,也成功俘获了何奶奶孙女的芳心,两人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幸福殿堂。
彭云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他对于儿子能够回国替自己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感到十分欣慰,他是中国人,根在中国,心也在中国,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回顾老一辈革命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他们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而他们的后人也继承了他们的精神,继续为祖国奉献。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