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白,一位在中国民办教育领域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被称为“大火烧出的全国第一任民办大学校长”,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坚韧与拼搏故事。一场大火或许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却也让她在民办教育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开创了一番辉煌事业。然而命运弄人,掌门女儿突然离世,这一沉重打击令人痛心。在此情况下,她或重新出山的消息引发诸多关注。在当下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时代,胡大白若再次回归,又将给这个领域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和新机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2023年12月13日20时,胡大白的女儿,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逝世,终年53岁。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本来就寒冷的郑州变得更加悲凉了。
这么年轻的人才就这样离人们而去了,让很多人为之叹息。
此时,最悲痛的莫过于杨雪梅80岁的母亲胡大白。
当年,杨雪梅从父母手中接棒,接任黄河科技学院校长。从此,她成了成千上万学生的校长,是民办教育建设的探索者。
她的母亲胡大白的一生更具有传奇色彩。
杨雪梅
胡大白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她给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
黄河科技学院,是她曾经用30元钱起家创办起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和坎坷只有她自己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胡大白的故事。
胡大白,听上去就很威风的名字。她1943年出生,她是家里第七个孩子,她是母亲在逃难途中出生的,她出生在洛阳路边的一个石灰棚里。
父亲生性幽默,他认为石灰棚就是女儿的“白宫”,就给女儿取了小名“白宫”,大名胡大白。
1960年,正在读高二的胡大白被学校选进“跃进班”,提前一年考进了郑州大学中文系。
在郑大读书期间,胡大白每天坚持跑步,不仅坚持跑步,她还坚持用冷水洗漱、洗澡、洗衣服。她认为这样能磨砺坚强的意志。
那时候,从学校到胡大白的家坐公共汽车是8分钱,但是她从来没坐过公共汽车,在学校每天5000米的长跑让她的耐力超乎常人,8公里步行像走着玩一样,没怎么觉得累就到了家。
或许,这样的坚定的意志也成为了她后来创办学校成功的根基。
1964年,胡大白面临着毕业分配。
当时,学校以公函的形式通知每个毕业生的家长,“请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坚决服从国家的分配,愉快地到祖国所需要的地方去”。
胡大白的父母也收到了这份公函,都表示支持学校的倡议。
父亲对胡大白说:“你是咱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党和政府培养出来的,毕业后一定要服从分配,为国家效力。”
胡大白是个有主见的人,即便父亲不说,她自己心里也有了想法。
于是主动提交了“到边疆工作”的申请,填报的分配志愿也都是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第一,新疆是第二,内蒙古是第三。
但是很多同学认为胡大白是系里学习最好的学生,肯定会留校。
不过这时候的胡大白已经做好了去新疆的准备了,专门买了两个木箱子准备打包托运行李。
后来结果公布,胡大白果然留在了郑州。
最终她把木箱子送给了分到四川的同学蔡海洲了。
1964年7月,胡大白被分到了郑州十三中当老师。
当时接待她的是教导处的杨老师。
杨老师身材高大,但略显瘦削,当胡大白看着他给自己办理手续写字的时候,她发现杨老师的手那只手很大,手指修长,一看就觉得是双巧手。
有那么一瞬间,胡大白的心弦似乎被什么拨动了一下:难道他就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吗?
想到这里,胡大白突然不好意思起来,只是第一次见人家,连名字还不知道呢,怎么就异想天开了。
进入十三中,学校先安排胡大白去省纺建公司参加“四清运动”。
所谓“四清运动”,指的是中共中央从1963年开始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工厂里,胡大白与工人们同吃、同乐、同劳动,一起参加“四清运动”。
每天早上,她6点就出发,一直到晚上7点半才能回宿舍,每每累得精疲力竭。这期间,她偶尔也会想到教导处的杨老师,而且还会渴望见到他。
直到一年后,胡大白才回到了学校,被安排成为了老师。
这个学校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农村,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每次有这样的问题,都是教导处的杨老师出面处理。
这时胡大白才知道,杨老师叫杨钟瑶,是从教育局调过来的,在教导处负责学生管理。
有一次,班里有学生打架受伤,胡大白作为班主任她有责任处理这件事情,她马上找来了杨老师帮忙。
之后,她和杨老师骑车把学生送到了医院,直到检查后确定没有问题了他们才离开医院。
胡大白和杨老师回家的路上,两人各自聊了家庭的情况,发现他们还是挺有缘分的:杨钟瑶说:“我是兄弟姐妹八个,五女三男。”
“那么巧!我也是兄弟姐妹八个,五男三女。”
从此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近了。那时候虽然都是工作上的接触,但是每次胡大白找杨钟瑶帮忙,他都会事无巨细,责无旁贷。
特殊时期,杨钟瑶因为出身问题被牵连了。
杨钟瑶家是教育世家,他祖父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回到家乡后办了所桑蚕小学。学校就开在离他家不远的庄丘寺里,办学经费靠养的蚕卖钱贴补,学生不用交学费。抗日战争期间,他父亲又继承祖父的事业义务办学,还在办学时掩护过中国共产党的同志……
“出身不由己。你要树立信心,相信这一切早晚会过去,形势会慢慢好转的。”胡大白安慰杨钟瑶。
冬去春来,果然不出胡大白所料,他们的境况在渐渐好转。
有一天,杨钟瑶对胡大白:“大白,我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你同意吗?”
胡大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虽然她很期待,但是却对突如其来的表白下了一大跳,她沉默良久,才委婉地说:“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先别谈这个好吗?”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以后再说吧。”
杨钟瑶不再说话。
第二天杨钟瑶请假没有去上班,第三天,他的妹夫找到胡大白拿出一个“星星火炬”的纪念章,递给胡大白,说:“您要不收,我哥就不活了。”
胡大白怕杨钟瑶想不开,就说:“我收,你告诉他我答应了。”
这次“事件”之后,胡大白和杨钟瑶私定了终身。
婚后没多久,胡大白怀孕了。
但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没多久便因病夭折了。
1970年,胡大白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杨雪梅。
1975年,儿子保中出生了。
此时的胡大白在郑州大学工作,被安排在中文系写作教研室,负责讲授写作课。杨钟瑶也调到了郑大物理系工作。
杨钟瑶因为工作出色,被物理系评为工程师。学校再次调整住房时,他们俩都是中级职称,学校给他们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这几年,胡大白和杨钟瑶夫妻俩的工作都很顺利,二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得都很出色。
父母身体也都健康,能帮着照看孩子,专心当他们的后盾,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的小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场灾难又不期而至。
1981年,儿子保中被查出患有患有神经性耳聋,听力很差,而且无法治愈。
杨钟瑶的右小腿被查出患了纤维瘤,做了手术,但术后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还在理疗康复中。
这些事情都让胡大白心如刀绞,力不从心。
但是在学校要派她去国家建工总局“五七干校”讲课,她依然义无反顾的接受了。
“五七干校”在黄河北岸的修武县,似乎比郑州市区冷很多。干校的宿舍用“烧土墙”的办法取暖,也就是这种取暖的方法让胡大白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1981年12月8日,胡大白被严重烧伤。
那天晚上熟睡的胡大白突然被憋醒了,她觉得自己胸闷气短,头还一阵阵地疼着,想动一下,觉得自己身体好像不听使唤了。
胡大白脑子还很清醒,这都是旁边烟煤炉子惹的祸。她觉得自己肯定是煤气中毒了。
胡大白倾尽全身力气爬起来,拖着身子艰难地挪到门口打开房门。返回的时候,她想把水壶挪到炉口上去。可就在这一刻,厄运降临了。胡大白的手刚触到壶把时,就一下子晕倒了,一壶滚烫的热水倾倒在了她的身上,昏迷在地的胡大白竟没有丝毫感觉。
后来,她被冻醒了,之后她大声呼喊叫人人帮忙。
醒来后,她已经在医院躺着了。
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住了12天,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后来胡大白被转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烧伤科。
胡大白到院后,医生立即给她做了全身检查,迅速制订了治疗方案。她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达37%,还伴有痂底大面积感染,长时间高烧不退,病情危重,医生立即给她输氧输血,接着又静脉滴注抗生素,改善她的全身状况。
这样严重的烧伤可想而知,胡大白是怎么挺过来的。
三年后,胡大白的病情渐渐恢复,可以坐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吃饭,也能下床走几步了。这时,她想得更多的是未来了,也就是以后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胡大白在电视剧里看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消息,各地纷纷成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湖北、山东、四川、贵州、河北等地还先后进行了首次考试,一场自学考试的热潮正在大江南北蓬勃掀起,河南省也将于10月开考。
看到这样的消息,胡大白也在考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社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已有高等教育形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自学考试的政策一出,很多中青年人学习愿望十分强烈,只是苦于缺乏专业指导。如果办个辅导班,不但可以帮助这批人,也算是为社会作贡献。
于是她就和丈夫商量办个自学考试辅导班。
杨钟瑶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想法是挺好。可是,咱们都是郑大的老师,领导和同事们会怎么看?”
“我俩都不从辅导班拿工资,只尽义务,郑大肯定会支持的。”
但是杨钟瑶更多的是担心胡大白的身体。
胡大白却说:“我身体差点,但脑子还好用,嘴巴还能讲,必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点有意义的事。”
就这样,胡大白说干就干。
她骑车自行车开始找地方。
找了好多地方,最终确定了郑州四中一间闲置的音乐教室。最终校长答应她收了学费再付房租。
胡大白用家里仅有的30元钱,花了23元印了2000份听课证,因为印刷厂最少最少2000份起印,她用剩下的7元买了些油光纸,买了些笔墨,准备自己写广告。
实在没钱刻章胡大白便让朋友去郑州大学的印刷厂,找了几个相关的铅字。朋友把铅字拿来,胡大白拼了一下,用胶布一裹,便做成了一个简易的长条公章。她拿印泥盖了一个试试,在纸上清晰地盖出了“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
后来,全家人齐上阵开始发宣传页。胡大白还让在《郑州晚报》工作的同学帮忙登报宣传。
最终,辅导班的三个报名点都很火爆,合计有143人报名。
在这里,穿插一句后话,有一年,也就是胡大白带着她的黄河科技大黄河科技学院迈入万人大学的时候,胡大白到国外考察学习。其间,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座谈。胡大白说,我是从三十元钱发展起来的。联合国的官员开始还不明白三十元的概念,旁边的翻译伸出指头说,相当于五美金。联合国的官员伸出了大拇指:这是世界奇迹!
当时,胡大白和丈夫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办学不为赚钱,而是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
辅导班开了一段时间后,郑州四中的音乐教室拆除,辅导班必须搬家。胡大白又和杨钟瑶一起,踏上了找教室的路。
这次他们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中原路小学,租下了学校五楼的一个大教室。这个教室可以坐154个人,如果安排三个班(每个班一周学习3次),就可以招462名学员。
1985年5月,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了一场人才交流大会,胡大白听说后,便和杨钟瑶一起去看了看。
当时,胡大白问人才交流中心的领导:“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文凭的,你们管不管?”
“当然管了。自考文凭国家承认,这些学生也是高学历人才,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服务。”
听到这话,胡大白非常高兴。她当时就提出要为辅导班的待业青年找工作,并于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了协议。
1985年6月6日,河南省第二次自学考试的成绩正式公布,辅导班学员的各项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合格率达到87%,远超全省自考合格率6%。
成绩出来后,辅导班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在这期间,胡大白又增加了几间教室,到了7月1日,辅导班接收的学员已经达到2000多人。
胡大白不得不登报停止招生。
这种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广播、电视、报刊上纷纷述评讨论,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河南教育界的领导和专家也很关注,有位专家兴奋地说:“胡大白给刚刚起步的河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供了成功经验。”
之后,胡大白觉得得应该趁热打铁,先创办一所教育部门认可的学校,以方便管理及运行。
于是她就开始写申请报告,去教委报批。
胡大白和丈夫首先商量了学校的名字,确定用“黄河科技专科学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郑州又紧靠黄河,得天独厚。以“黄河”为学校冠名,有利于增加学校的文化内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当时盛行的说法,中国要走科技强国之路,必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学校的定位要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用“科技”冠名,可以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
之后,胡大白又开始了找老师的艰难过程。
随着班级的增多,需要胡大白替补讲课的时间也增多了,好在她坚持锻炼,身体状况逐渐转好,坐在高凳子上为学生上课已经不太吃力了。
除了参与讲课,胡大白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教学管理上。
正确的理念引导,加上严格的管理,使迅猛发展的辅导班得到了健康成长,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还极大地提升了辅导班的声誉。第二学期结束,学员的考试成绩又是出类拔萃,自考通过率大幅提高。
1985年11月,辅导班第三学期招生时,由于社会反响好,生源“火爆”,他们一下子招了5000多人。
1985年12月,经郑州市教委批准,“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更名为“黄河科技专科学校”。
1989年8月21日,经河南省教委批准,黄河科技专科学校更名为“郑州黄河科技大学”。
1989年初秋,“黄河科技大学”的牌子挂在了郑密路30号的大门口,蓬荜生辉。
看着这块牌子,看着院子里飘扬的国旗,胡大白的心情很激动。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学校从一个无资金、无校舍、无师资、无设备的自学考试辅导班,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在校生万人的大学,办成了在很多人看来难以办成的事,可以说创造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
1994年元月,黄河科技学院被国家教委第一个批准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
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黄河科技学院为全国第一个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普通高校,也是全国首批晋升本科的院校中唯一的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成为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教育部树为全国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
2009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北京师范大学等87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的通知》,公布了2008年的评估结论。黄河科技学院得到的评估结论是“良好”。
2010年下半年,胡大白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她的右腿经常疼痛,CT显示是半月板撕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还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在思考学院《战略发展规划》之余,胡大白把很多时间用在了治疗和康复上。学院的很多具体事务,她都交给了已经升任执行校长的女儿杨雪梅。
5月2日,胡大白和杨雪梅等去山西太原开会,她的腿疼明显加重了。
开会之余,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胡大白和他们一起逛了平遥古城。
然而却发生了意外,当时胡大白正走着,突然被一块散落在路上的砖头绊了一下,她的腿骤然剧痛。
后来大家也没心思玩了,直接把胡大白送回郑州的医院。
手术后,胡大白考虑退居二线。
后来,胡大白和学院的中高层领导都谈了话,与大家反复讨论,最后都同意由杨雪梅接班。
2012年11月,在黄河科技学院教代会、职代会上,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对学院领导干部进行测评,杨雪梅得到了满分。
上报河南省教育厅初审后,又报教育部审核。很快,教育部予以核准。
11月30日,黄河科技学院董事会正式下发通知:“杨雪梅同志任黄河科技学院校长。胡大白不再担任校长,仍担任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
如今的黄河科技学院秉承着黄河精神,已经焕然一新。
拥有四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多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数量位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多年领跑中国民办本科院校。
现在杨雪梅去世了,我们不禁要为80岁的胡大白担心,她在悲痛的同时,还要考虑学校下一步的管理问题。
不过,经历大风大浪的胡大白女士肯定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胡大白作为民办高校的创始人,她一路走来经历的坎坷数不胜数,但是她依然乐观积极向上,用她的实际行动创造了民办教育的典范。
她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最好的年华,把自己的勤劳、拼搏和奋斗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身体烧残了,可我脑子没残;身上烧坏了,可我脸没受伤。”胡大白笑着说,老天爷很公平,也很照顾她,带给她灾难的同时也给了她机遇:她身体残疾了,却不影响她继续从事教育;如果不烧伤,她不会去创业……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